12月13日,在资中县陈家镇新店子村返乡创业人员周在良的种植基地里,经过精心控制温度和湿度,成排的桑枝松茸从土地里“探出头”,成熟的桑枝松茸肥硕饱满。周在良和工人们抢抓时机采摘,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作为陈家镇第一批探索种植桑枝食用菌(又叫桑枝蘑菇)的人,周在良经过3年试种,成功培育出优质桑枝松茸。“桑枝松茸采摘期长、投资回报率高,有效填补了蚕桑种养的空闲期,从10月初可持续采摘到第二年5月。”周在良告诉记者,用桑枝培育出的松茸,与传统杂木培育出的松茸相比,口感更好、营养价值更高,在市场上畅销。
2013年以来,周在良返乡流转了80亩土地种桑养蚕,一到冬季,修剪下来的桑枝无法处理,堆积在地里,影响日常管理。“后来镇上组织我们外出参观学习,我看到别人的桑枝打碎后用来种食用菌,不仅处理了桑枝,而且能卖桑枝食用菌。”周在良说。
在此启发下,周在良一回家便着手准备,经过不断学习和尝试,摸索出桑枝食用菌培育方法。“我把粉碎的桑枝作为主料,配上一定比例的糠壳、石灰等原料调节酸碱度,发酵数天,高温消毒,放入菌种,四五十天就能出食用菌。”周在良说。

作为资中县蚕桑产业发展的主要镇之一,陈家镇目前桑树种植面积6400余亩,其中桑枝是蚕桑生产中的重要产物。在传统蚕桑生产中,桑枝有少部分用作燃料,大部分被废弃。近年来,陈家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蚕农外出考察学习桑枝食用菌培育技术,把食用菌产业和废弃桑枝结合起来,形成桑枝食用菌培育的生态循环模式,大大提高了桑枝综合利用率,增加了附加值,延长了蚕桑产业链,让老百姓从中获益。
下一步,陈家镇将依托蚕桑产业园区,深挖自身优势资源,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桑枝食用菌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促进蚕桑产业多元融合发展,有效促进当地群众增收,努力实现“一根小桑枝,再造新产业”的致富目标。
看着长势良好的桑枝松茸,周在良表示:“明年我要扩大规模,带着周边的蚕农一起发展。”
(唐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