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采用“面、线、点”工作法,资中县促环境卫生长效管护
来源:i内江 记者:内江融媒记者 罗艺 编辑:邹英 发布时间:2024-08-27 16:28:29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新闻网”,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联系电话:0832-5083888

“以前的土瓦偏房漏雨,周边环境卫生差。”8月26日,资中县归德镇村民黄孝必开心地介绍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给自己家带来的变化,“你看嘛,阳沟干干净净;杂物清理后,走路都顺畅了。家乡越来越美!”

归德镇作为资中县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第二批5个目标镇之一,今年以来全域推进“六净六顺”“清杂去乱”行动,健全镇统筹、村负责、组落实“三级联动”机制,累计组织1000余人次对乡村巷道、房前屋后、乡村池塘等1530余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

自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开展以来,资中县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常态化建立“回头看”工作机制,着重强化组织、发挥引领作用、引导群众参与,从“面、线、点”三个层次探索长效管护机制,有效确保“六净六顺”“清杂去乱”行动的持续性和长效性。

“面”上把方向

从组织入手促管护有力

“2023年,资中县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付费制度,当年全县所有行政村均建立付费制度。”资中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股副股长罗铖介绍,建立农村生活垃圾付费制度,能有效调动村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的积极性,巩固农村面貌改善成果。

部署内容难以达成统一意见,这是很多地方农村垃圾收费制度推行难的制约因素之一。为此,资中县积极探索,按照“党建引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原则,出台《农村生活垃圾“3+4”处理模式管理制度》《资中县“六净六顺”工程暨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方案》等政策,构建起“财政投一点,社会资本筹一点,受益农户出一点”三方筹资模式,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四级处理体系,整合资金来源、明确转运措施、划定工作责任,累计完成垃圾收费223.17万元,保障垃圾处理规范及时。 

政策制定后,督查反馈和考核奖惩也是必不可少的长效巩固环节。资中县累计制发专刊20余期,共交办问题8000余个,并同步整改完成,督促各镇和转运公司等责任单位举一反三、立行立改。

对目标镇分别明确“六净六顺”“清杂去乱”两大考核补助资金基数为3万元、30万元,确定“优秀、良、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对考核排名靠前或受市委、市政府肯定批示的镇给予经费奖励,对考核排名靠后的扣减经费、约谈提醒或目标考核扣分,采取督查反馈和考核奖惩措施,有效破解“长效管护组织涣散”难题。

“线”上抓引领

从示范入手促管护有方

位于盘龙寺村的清风小院,是资中县公民镇农村面貌改善重点打造的精品示范院落。清风小院地处省、县共建“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试点核心区,依托宜机化改造、规模化“代耕代种”,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大幅提升。自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以来,村民都积极主动自发改善小院环境,如今“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在这里成为亮丽的风景线。

为了有效带动第二批目标镇农村面貌改善工作,资中县在首批已建设完成的264个院落和第二批目标镇已完成的示范村组中择优选择可复制、可借鉴的院落建立“产业发展”“古井古树”“乡风建设”等学习库,推行“集中学、现场看、交流议”工作法,推动其余村(社区)以点带面、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累计开展镇、村级现场学习30余场次。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分级评选典型典范。统筹推行月度考评机制,将环境整治、村规民约宣传等十项内容纳入县级考评内容,对22个镇进行滚动式全覆盖考评,对排名前两名的镇进行“红榜”表扬,对排名靠后或达临界分数的实行提醒谈话、书面检讨和全县通报。镇、村级将环境卫生作为重要考评内容,评选出示范村、组、庭院和农户等榜样,并适时开展“红榜故事分享会”“环境卫生我来讲”等活动,激发全员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破解“长效管护标准模糊”这一难题。

“点”上强参与

从群众入手促管护有效

“我们村每月对每家每户的卫生状况、生活垃圾分类情况等进行考核,通过“红黑榜”张贴公示,考核优秀者给予洗衣粉等物质奖励,考核不合格的进行批评教育。”资中县鱼溪镇鲶鱼村党总支书记邹能介绍,为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该村还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措施。

为充分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环境卫生长效管护积极性,资中县全域推进乡风文明积分制,围绕环境卫生、遵纪守法等内容完善村规民约和积分管理实施细则,常态化组织召开“围园共商会”“新风院坝会”等,以户为单位规范开展物资或服务兑换,建立“红黑榜”和月度晾晒机制,共召开各类院坝会1200余场次,兑换物资和服务折合人民币141257.5元。

为破解参与度不高这一难题,资中县推行“网格员+院落管家+N”模式。

什么是“网格员+院落管家+N”模式呢?资中县农村面貌改善专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模式由网格员牵头统筹,在已整治完成或正在规划整治的746个院落里明确1-2名有威望、有素养且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员或群众作为院落管家负责“六净六顺”“清杂去乱”等政策宣传、日常提醒和帮扶帮助等工作,因地制宜制定院落公约,让“老院落”有“新管家”,带动所有农户深度参与,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破解“长效管护参与不深”这一难题。

截至目前,资中县通过群众推荐、院坝会选拔等形式,共确定“院落管家”800余名,同步明确了服务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