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推动“三变”, 资中归德镇建设和美乡村
来源:i内江 记者:内江融媒记者 邹明 编辑:黄小梅 发布时间:2024-07-19 15:14:11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新闻网”,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联系电话:0832-5083888

“旧房子整改后,是不是更敞亮?”

“当然好多了,以前的土瓦偏房不但漏雨,周边环境还不卫生。”7月18日,资中县归德镇党委书记陈波和班子成员调研“三变”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时,村民黄孝必开心地介绍自己在农村面貌改善中获得的“实惠”。

“你看嘛,阳沟干干净净,雨水流畅了;杂物清理后,走路都顺畅了。”

黄孝必家的改变,只是资中归德镇推动“三变”建设和美乡村的一个缩影。

黄孝必偏杂房整改后

“一变”:聚力民居风貌,实现“旧貌”变“新颜”。归德镇坚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贯彻落实市、县关于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重要部署,着眼“三变”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奋力探索新时代“千万工程”归德新实践。

今年以来,归德镇开展擦亮生态底色,全域推进“六净六顺、清杂去乱”行动,健全镇统筹、村负责、组落实“三级联动”机制,累计组织1000余人次对乡村巷道、房前屋后、乡村池塘等1530余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落实。

补齐设施短板,全面摸清底数、发挥主体作用。对照“五个一”标准,推进 5438户的户属设施和93个院落公共区域改造,已完成到户项目改造3214户4580个单项。新建主干道产业路8.584公里。涵盖文明乡风,结合移风易俗、环境卫生、致富带富等多方面需求,因村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原始分+附加分”“月评比+年度奖励”积分管理制度,常态开展“红黑榜”晾晒、“文明示范户”“文明家庭”评选、“积分超市”兑换等;累计评选“文明示范户”“文明家庭”“好公婆”等60余户,带动150余户黑榜家庭实现改造提升,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共享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成果。

旧貌变新颜

“二变”:推进资源整合,实现“散兵”变“强将”。加强组织管理,组建全县第一个枇杷产业党委,形成“产业党委+产业协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管理体系,引导全镇3个专合社632户大户加入枇杷协会,共种植枇杷2.14万亩。

做好技术培训。依托专家大院和枇杷职业技术夜校,围绕种植节气、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采取“集中授课+田间指导”等模式,累计培训果农8000余人次。

完善基础设施。采用“财政投入+业主自筹”模式共筹资270余万元,在枇杷示范园规划建设生产便道2000余米,新建提灌站3座,试点滴灌、喷灌500余亩。

散兵变“强将”集约化

强化科技支撑。引进资中中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枇杷种植进行修枝、疏果、施肥、用药等全流程技术“托管”,接受“托管”的大户达850余户3500余亩,现亩均产值2000斤左右,户均增收1000-2000元。

“三变”:抓好融合发展,实现“招牌”变“名牌”。建强品牌商标,推广试新品种40余个,示范“华白一号”“冠玉”等优质白肉枇杷品种,形成以“大五星”为主的优良品种1.91万亩,注册“左老师”“甘露玉”“梦甘露”等商标3个,并通过绿色食品、地理标志认证。

金字招牌归德枇杷

深化文旅融合,引导开发“农业采摘”“农家乐”“休闲康养”等乡村旅游产业。鼓励果农熬制枇杷膏、制作枇杷酒、枇杷糖等;连续举办两届枇杷节,评选“枇杷王”并现场签订销售合同2份,带动沿线村民户均收入增长500余元。

畅通销售渠道,开展线上线下销售两手抓。对接全城电商、“三农”主播等电商企业,合作红旗连锁等商超及重庆、贵州等地的水果批发市场等,共销售枇杷2万余吨,实现产值2.4亿元。2024年果农户均收入达4.6万余元,同比增长4.5%。

请名主播宣传品牌

资中归德镇的枇杷是内江水果的金字招牌,备受省内外消费者喜欢。全镇线上线下两手抓、两手硬,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大局意识、致富意识,家家都有绿水青山,年年收获金山银山。

走进归德镇每个村落,鸟语花香,让人流连忘返;徜徉在天然氧吧,处处都是风景,让人心旷神怡。现在,村民集体意识强,腰上荷包鼓,笑声嗓门大,满满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