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资中双龙镇神秘的“长生洞”——李蓝大起义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
来 源:资中古城春秋 记 者: 编 辑:陈香麟 发布时间:2022-03-02 11:41:36

资中县双龙(原名舒家)镇有一个名为“长生洞”的大岩洞,洞中墙壁上至今保存着一块记载了清朝咸丰年间李蓝大起义在当地活动的石碑,成为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

建于半山腰上的“长生洞”

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下,西南地区爆发了震撼全国的李永和(即李短鞑)、蓝大顺(即蓝朝柱)大起义,简称“李蓝起义”。当年10月起义军由云南入川后,迅速占领自流井(今自贡)盐场及附近州县,并以川南为基地,数次进驻川南重镇——资州(今资中县),四处安营扎寨,抗拒官兵,惩罚恶霸地主和工头,活动遍及本县20多个场镇,义军所到之处人民纷纷响应,声势浩大,影响全川。仅州西打石坳一役,起义军与当地人民就歼灭清兵358人、伤140余人。

双龙“长生洞”位于该镇石柱庵村七社一山崖壁上,岩洞全是在坚硬的岩石上凿成,离地面三米多高,过去上下需使用旋梯,现在已修成石梯。岩洞前是一条很深很长的沟,地势异常险峻,易守难攻。现在沟底是一片良田,两边树林中散居着几家农户,农家房前屋后种满了果树。


宽敞透光的“长生洞”

岩洞面积约200平方米,里面有客厅、卧室、厨房,还有石床、石柜、石灶、石水池等,岩壁上凿有四个通风透光的窗口和煮饭炒菜的烟道。

考察人员探访“长生洞”

“长生洞”碑刻位于洞里客厅与卧室之间的石墙壁上,刻于咸丰十年(1860)农历三月初六。其碑文保存完好,内容为:“余三房皆囗元伦公裔也,男妇不下百余人,适因滇匪滋扰,俱为身家性命计爰,觅超弟受分业内地名龙王沟悬崖百尺可作一硐,与超弟商彼,即概然应兄,顾以此崖归三房,修硐乃将党。元伦公当钱三百钏,鸠工创造,役始于已未成,于庚申自时囗后,均为三房避难之所,不得以人户多少争论,亦不得以外人越占生非,刊之于石,永垂不朽云。匠师肖明淮,经理肖鉴雍。咸丰十年又三月初六日,三元祠,叔侄弟兄,公立”。碑文中“滇匪”指的就是云南“李蓝起义”的义军。

“长生洞”石刻

此碑记载了咸丰十年双龙镇余家三房人担心起义军到来后引起骚乱,为了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一起在三元祠商议后,于是就在当地龙王沟一处百尺悬崖上修建了这一个近200平方米的岩洞,作为余家三房人躲避战乱的藏身之处。碑文还明确规定了此洞产权归余家三房人所有,三房亦不得以人户多少争论,其他外人不得占用等条款。

“长生洞”碑刻反映出当年农民起义军已在双龙镇一带活动,弥补了国内关于“李篮起义”的论述尚无在资中活动记载的不足,故这一石刻是研究我国近代农民革命的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