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过后,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威远县抢抓农时、抓紧备耕,通过“数字+”智能化管理,助力春耕育苗。
记者 熊小利:
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在向义镇水口村的精品果蔬育苗中心,我们在现在的室外温度大概是在10度左右,但是大家通过我身后的电子屏目可以看到我们大棚室内温度恒定在18度左右,空气湿度在74%左右。
记者 熊小利:
老板我看你操作的这个设备它是啥子呢,有没得啥子特别之处跟我们介绍一下。
育苗中心负责人 刘念:
这个是叫双轨自动喷灌机,一是可以喷水,二是可以施肥施药,也是节约我们的人工,如果用人工的话,我这一床下来可能就是要两个小时,就用它来回就是一共半个小时解决了。
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基础,育苗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据介绍,为保障春耕期间的种苗供应,该育苗中心提前制定了详细的育苗计划,并加强智能育苗技术管理,确保育苗工作高效推进。
相比传统育苗方式,“数字”智能化育苗可在种苗不同生长阶段,系统精准地提供其所需营养、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实现了集约化、科技化、生态化生产。不仅能够提高种苗成活率,还更加节约成本。
威远县向义镇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 刘尚君:
过去育苗看天吃饭,现在这个育苗中心能够通过智能化管理,每株苗成本能够下降四分之一。只需要设定好作物所需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系统就能自动调节。
据了解,该果蔬育苗中心占地面积4亩,年均育苗300万株,服务范围涉及全县各镇村。全年育苗实现产值60万元左右,种苗长成后可实现产值500 万元左右。
在界牌镇花荷村鲜食玉米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将一株株玉米幼苗移栽到基地里,大家分工合作,井然有序,田间地头奏响春日劳作“进行曲”。
记者 熊小利:
这里是界牌镇花荷村鲜食玉米移栽现场,我手里的就是经过25天育苗期之后的鲜食玉米幼苗,大概有15 公分左右,大家可以看到它的根系十分的发达,茎秆十分的粗壮,已经达到了最佳的移栽状态。那么鲜食玉米栽苗的移栽需要注意些什么具体的事项,我们找到了现场正在指导的农技人员一起去了解一下。
记者 熊小利:
先这样挖一个大概7厘米左右的窝,把这个土埋进去。
农技人员 李荣华:
不能压恁紧,压紧了那个泥坨要压散。
记者 熊小利:
这样标不标准
农技人员 李荣华:
非常的标准,好
界牌镇花荷村村委会副主任 焦自知:
今年我们村鲜食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700亩,现在是今年第一批栽苗,2月底就可以全部栽完,现在这块土地的品种呢,有30多个实验品种,等成熟收获的时候,老百姓可以根据产量、口感选择来年种的品种。
鲜食玉米是界牌镇的特色农业产业,立春过后栽下幼苗,5月就可以收获颗粒饱满、味道鲜嫩的鲜食玉米,销往全国市场和电商平台。
记者 熊小利:
在大力种植鲜食玉米的同时,当地为了实现一亩地两收益,还积极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我们之前种玉米留下的大概一米的距离就是为后续种大豆预留出的位置。
威远县界牌镇农技站站长 兰书明:
我们镇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采取两垄玉米+2-4垄大豆的模式进行套种。今年全镇套种面积预计在4200余亩,能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一般在6月上中旬我们就开始套种大豆。
威远县全年三季计划播种鲜食玉米4.5万亩以上。目前第一季鲜食玉米计划播种2.72万亩,已移栽1.06万亩。按照去年的情况每亩产量3千斤左右,产值5千元左右,经济效益较普通玉米高2-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