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熟悉的味道,鲜美甘醇、回味无穷。”11月29日,“巴山蜀水 渝见威远”四川威远城市文旅推介暨第三届威远羊肉汤美食季走进重庆活动在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启幕。在重庆工作的威远人李俊波专程赶到活动现场,品尝家乡羊肉汤和美食。


“我虽然已定居重庆很多年,但是那碗羊肉是记忆最深刻的美食。它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李俊波说,很开心看到家乡的羊肉汤走出威远、走进重庆、走向全国。
一碗羊肉汤,装着一座城的“滚烫”
威远是一座拥有230余家羊肉汤馆的城市,威远人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羊肉汤。
威远独特的穹窿地貌为黑山羊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地黑山羊脂肪含量低,味鲜、膻味少,羊肉质细有嚼劲,汤鲜味美,配上威远特产七星椒、早子姜,鲜而不膻、温而不躁,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威远县坚持用商业化思维拓展市场,聚焦市场主体培育、餐饮店形象提升、扩大品牌影响力三个重点,打响威远羊肉汤品牌知名度,让更多“热心食民”开启“走胃旅行”:为了“一碗羊肉汤”打卡一座城!


“三餐四季不断火,热气腾腾不打烊。”在四川省美食家协会会长麦建玲看来,四川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名菜众多,威远羊肉汤早已脱颖而出、成功“出圈”,坚信这碗“羊肉汤”不但能温暖一座城,而且将温暖全中国,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重庆老宅威远羊肉汤负责人聂奇利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品尝到威远羊肉汤,从此便对这口汤念念不忘。聂奇利在威远“驻扎”学习“熬汤”后,实现了在重庆开设“威远羊肉汤店”的梦想。
在“巴山蜀水 渝见威远”四川威远城市文旅推介暨第三届威远羊肉汤美食季走进重庆活动现场,威远县羊肉汤协会为重庆老宅威远羊肉汤、重庆珍食悦享宴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授牌,助力威远羊肉汤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威远羊肉汤与重庆火锅各具特色,这对“热辣CP”将碰撞出怎样的奇妙火花?重庆美食文化发展研究会会长王伟说:“重庆是一个美食之都,各种美食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融合;威远羊肉质细有嚼劲,汤鲜味美,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这样的美食,在重庆发展必定大有可为!”
威远连续3年举办了羊肉汤美食季活动,举办地从威远到成都宽窄巷子,再到重庆,一步步向外延伸,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

一碗羊肉汤,“链”就一个大产业
在威远县镇西镇黄坭村海拔400余米的徐里山山顶,“咩咩咩”的羊叫声从威远黑山羊农牧循环产业园传出,一只只黑山羊悠闲地吃草。
威远黑山羊农牧循环产业园采用精准选育方式,对威远黑山羊进行品种提纯、品系创新与品种改良推广,为保障黑山羊各世代种羊的高繁殖力和高生产力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威远县积极打造集选种、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餐饮及预制菜于一体的羊肉汤全产业链。全县今年预计出栏黑山羊23万只以上,羊肉汤全产业链产值约15亿元,黑山羊成为威远名副其实的产业振兴“领头羊”。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院长刘作华带领团队,在威远设立了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威远分院和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威远乡村振兴科技示范站。
当前,该团队已编制出《威远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申报川南黑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推广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及地源性发酵饲料精准饲喂技术、“华系田园猪”生产技术、山羊饲养管理技术、适应威远县土壤和气候环境的牧草种植技术等,助力威远畜牧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预制菜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兴“蓝海”产业,是农业产业升级的新质生产力。为了让威远羊肉汤走出威远、走向全国,威远县与四川大学合作,聘请专家团队攻克常温保存运输技术难题,创新性开发预包装常温羊肉汤预制菜工业化生产技术。

“巴山蜀水 渝见威远”四川威远城市文旅推介暨第三届威远羊肉汤美食季走进重庆活动现场,四川花生嫂食品有限公司与重庆新同利商贸有限公司(永辉)签订《威远黑山羊羊肉汤等食品市场拓展战略协议》,将威远羊肉汤带向全国。据悉,“花生嫂”羊肉汤是威远的传统老店,被选录入威远县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被选定作为威远第一个羊肉汤预制菜加工品牌。

以美食为纽带,以文旅为桥梁。重庆是威远羊肉汤“出川”的第一站,威远县诚意满满亮出“家底”,旨在让重庆更多消费者了解威远、爱上威远的美景美食。


威远县人民政府与重庆市渝中区商务委员会、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签订《深化文旅、商贸交流合作协议》,并端出“文旅大餐”,重点推介了威远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展现威远推动文旅发展、提升消费的火热劲头。
歌曲《心有所蜀》《威远羊肉汤》、歌伴舞《盛开的羊角花》等本土节目,让现场观众近距离感受威远的热情和特色,《巴蜀神韵》《川渝一家亲》《“渝”见威远》等节目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欢呼和掌声。


美食集市上,黄老五花生酥、无花果干等特色美食备受欢迎。

一碗羊肉汤,带出一方风味、一方资源、一方旅游、一方经济发展。威远羊肉汤这块“金字招牌”已越擦越亮,成为威远县的一张新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