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山王镇有一位秸秆编织技艺传人名叫张小燕。在她的工作室内,用秸秆编织的花鸟、恐龙等题材作品栩栩如生。


张小燕在父亲的熏陶下,自幼对竹编、草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年仅12岁时,便能独立完成草席、草帽、扇子编织;15岁时熟练掌握了烧烫技艺。如今,张小燕致力于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
张小燕挨家挨户动员乡亲们学习这项编织技艺,在后期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起初,大家并不积极。为此,村委会大力支持、积极协调,给予场地和政策支持,举行了一场又一场秸秆编织技艺培训会,越来越多村民参加培训。


“我希望通过努力,让秸秆编织这一技艺继续发光发热。”张小燕说,她不仅要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而且要积极与旅游景区合作,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比如恐龙博物馆的恐龙骨架、武侯祠的盖碗茶、峨眉山的金丝猴,以及昆明的红嘴鸥、石林、阿诗玛等。

张小燕还开发了草编/棕编工艺、葫芦雕刻烙画工艺、手编秸秆宫灯等与游客互动的工艺品,让游客在欣赏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能亲手体验编织的乐趣。
谈及未来,张小燕说,她将与山王镇政府一起探索传统文化保护开发路径,将传统文化保护开发与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助力乡村振兴。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传统手工艺,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也希望我们的传统手工艺能成为民族的骄傲。”张小燕表示,将继续传承传统文化,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助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