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稻浪,稻穗飘香。8月2日,威远县“中稻-再生稻”千亩示范片中稻开镰。经农技专家现场实测头季中稻亩产量740.24公斤,加上再生稻产量,示范区内亩产量有望突破1000公斤。


记者在镇西镇川主村水稻种植示范片看到,一串串沉甸甸的稻穗弯下了腰,一粒粒稻谷圆润饱满,村民挥舞镰刀收割稻谷,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为掌握全县水稻生产情况,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由四川省农科院、内江市农科院、威远县农业农村局、隆昌市农业农村局、富顺县农业农村局组成的专家组,对威远县镇西镇川主村“中稻-再生稻”千亩示范田块进行田间考察和产量验收。

据悉,专家组选取了3块实测稻田,通过割样本、脱粒、去除杂质、晾晒、测量水分、称重等一系列测产过程,最终确定产量——平均亩产达740.24公斤,较2023年增加107公斤,单产提升效果显著,为全县粮食稳产增收起到示范作用。
“我们今天测这个品种是‘甜香优115’,是二级优质稻,示范面积是150亩。”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员徐富贤说,按照农业部门的测产规范要求,他们选取高、中、低(产量)三块田进行测产,能非常客观地反映现在的生产水平。

“最终,测出来的结果是亩产740.24公斤,达到预期。”徐富贤介绍,预计再生稻产量可达到每亩300公斤,两季加起来可实现“吨粮田”目标。
记者了解到,该示范片采用以“密植-中氮”为核心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选用品种为“甜香优115”,为内江市农科院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选育的川审二级优质中熟香稻,该品种具有抗逆性强、株型适中、米质优、食味佳等优点。它比普通水稻成熟期早7-10天,非常适合“中稻+再生稻”生产。
近年来,威远县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高产优质技术切实落实到粮食生产上,大力推进“中稻-再生稻”千亩示范片建设,通过精细化种植、管理、收割,不断提高粮食产量。今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预计24万亩,总产量13万吨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