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农历三、六、九,凌晨三四点,远山近岭灯笼火把接踵而至,场上街檐下灯火齐明,买卖双方讨价还价,喧闹之声不绝于耳。清晨六七点,人走场空。这种集市交易,俗称“鬼市”。
神秘的“鬼市”出现在隆昌市云顶镇,此传说由来已久,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
离云顶场几百米远处有一座距今600多年的古寨——云顶寨,系川南大户郭氏家族聚族而居的大庄园式山寨,为聚敛资产、驱防虎豹、御匪防盗而建。寨内原有48座庄园建筑和寨墙、炮台、兵棚、哨楼等防护建筑,被文物专家誉为“中国传统与近现代建筑的露天博物馆”。云顶寨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隆昌市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承载着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的历史文化遗产,应该得到全面呵护。
隆昌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隆昌市有不可移动文物477处。目前,共新增内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隆昌市敬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深思熟虑做规划、修旧如旧抓修缮、多元业态承传统……不遗余力让文物、文化活起来,让这些宝贵的财富滋养人们的心灵和精神家园。
古村落的复兴
测量条石、安装灰瓦、挖埋管道……11月22日,记者在隆昌市云顶镇看到,这里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利用工作。其中,云顶寨的保护利用备受关注。

资料显示,云顶寨原有48座庄园,现存13座,有川南、客家、徽派和中西合璧的乡土建筑风格。经过岁月的沉淀,园内历史文物建筑破损严重,多数房屋不同程度破损,有的已倾斜,有的已成危房,加上消防设施简陋,还存在火灾隐患。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及“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大背景下,隆昌市按照“原样恢复、修旧如旧,保护为主、寓开发于保护之中,文物为底、文化为魂”的思路,优先对云顶寨内的凉山馆、利林湾、书苑书屋、中峰寺、九凰屋基5座庄园和1640米寨墙进行修缮并实施景观提升,同时改造寨外丁字街传统风貌。

目前,云顶镇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利用项目已完成云顶寨内如意池、方堰塘、山坪塘等改造工作,5座庄园主体已修缮,正在开展庄园内部装修、寨墙修缮、丁字街改造和景观提升等工作。
在云顶镇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利用项目准备阶段,隆昌市有关部门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组织专家座谈等形式,对云顶寨内庄园的建筑文化、教育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沿革、人物故事等进行充分挖掘,编纂完成《郭氏家族人物考证》《郭氏家族庄园探源》等文献资料。有关部门还编制完成《云顶寨修建性详规》《云顶寨文旅产业发展规划》等保护利用规划,助力项目高效实施。

云顶寨是明清时期四川地区保存较好的家族聚居型堡寨,在研究明清时期川南地区社会历史风貌、乡土士绅家族发展脉络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具有得天独厚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资源基础。隆昌市文物所所长兰廷波表示,未来将发展生态观光、特色民宿、餐饮美食、文化研学等业态,将云顶寨旅游区打造成以庄园文化为核心,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研学旅行于一体的特色景区;同时,充分挖掘具有古寨特色、地域特点的文化遗产资源,把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云顶寨新时代文化内涵。
明代石刻的“新家”
和云顶寨同为文化遗产的名臣岩石刻,位于隆昌市云顶镇金墨湾社区。记者走过古朴的墨溪桥看到,在一片翠竹的掩映下,有写满历史沧桑的明代石刻。
名臣岩石刻约5平方米,碑2通,阴刻有“正直名臣”“墨石流香”8个字,字体为0.5米见方的正楷。为纪念郭廉、郭元柱两位清廉官员而刻,时间横跨明万历至崇祯4个时期,具有极高的石刻艺术价值和清廉文化教育意义。

石刻旁是墨溪河。夏季墨溪河涨水,严重时会将石刻淹没。随着时间的流逝,石刻在雨水的反复冲蚀下风化严重。仔细观察石刻,其中“正”“名”两字上部已风化,“墨”字不见踪迹。
“多年前,为了保护名臣岩石刻,我们搭建了一个能遮风挡雨的保护棚。”隆昌市文物所副所长肖添骏介绍,“如今保护棚已破损,我们为石刻重建‘新家’。”
重建“新家”,从清理杂物、处理风化壳做起。
10月8日,现场负责人杨本强和施工人员对名臣岩石刻进行修缮。杨本强说,用软毛刷将覆盖在石刻表面的青苔处理掉,并拔掉周围的杂草,紧接着做脱盐处理,加入适合的保护材料,减轻风化程度,延长石刻“寿命”。
施工现场,新建的青石栏杆将石刻包围,做过防腐处理的木桩和定制的瓦块堆放在附近。“石刻杂物的清理和风化部分的处理已结束,我们将搭建新的保护棚。”杨本强表示。
百年古塔华丽变身
画面中,葱郁树木间,一座浑身斑驳、绿植附着其上的白塔屹立在蔚蓝的天空下。塔下,几名游客驻足观看,有的高举手机拍下古塔的样子。这是市民李波多年前拍摄的隆昌云峰塔。
云峰塔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重建于清道光二年至七年(公元1822-1827年),坐南朝北,为七级砖石结构楼阁式塔,通高34.526米,塔顶为宝珠状刹尖,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时间久远,目前云峰塔建筑构件破损,抹灰层脱落,青砖斜屋面被杂树、杂草根系破坏,多处砖体和塔柱破损、缺失,塔基石雕风化残缺,部分砖雕、石雕、彩画被损毁。
“今年,我们将云峰塔纳入文化遗产保护修缮范围。”兰廷波说,“我们将采取对塔体缺失构件补配、微生物治理、脱盐处理、灌浆补强、彩绘修复等修缮措施,‘修旧如旧’恢复云峰塔原状,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保存展现它的历史原貌和建筑特色。”

现阶段已经完成植物病害及杂物清理、塔砖修补等工作,正在进行塔体微生物治理、脱盐、渗透加固、彩绘地藏层缺失部位修补等。
科技的运用,带来精准修缮。云峰塔修缮项目现场负责人何坤介绍:“红外线热成像仪能查看肉眼难辨的裂缝、空鼓,色差仪可检测修缮前后塔体的颜色变化,还有测试盐分含量用的电导率和氯离子检测仪、分析彩绘成分的便携式电子显微镜等。”
预计明年春节前,云峰塔将以最美的姿态迎接想念它的市民及游客,继续讲述隆昌精彩的历史故事。
隆昌市将继续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深入开展成渝古道及客家文化的挖掘研究、实施隆昌石牌坊保护特色区域试点、隆昌气矿旧址等保护利用项目,守护文化瑰宝,延续历史文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