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近年来,隆昌市将城市更新做成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通过改造老旧小区、完善基础设施、修复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让城市经济发展更具活力,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小小充电桩解决“大问题”
群众“充”出满格安全感幸福感
手机扫码,自动配备电池功率,选择充电金额就可一键充电……这样便捷的非机动车充电桩在隆昌亮相后,获得好评。
7月31日,位于隆府·上座酒店大门口的非机动车充电桩棚内,数十辆电动车停放整齐,不少电动车正在充电。

“为了杜绝‘飞线充电’、满足安全充电需求,我们联合市自规局、市综执局、公安交警等部门,实地走访摸排、了解群众意愿后,才选择合适的地方开始安装充电桩的。”隆昌市城市更新工作专班负责人陈敬祝说。
从源头上消除“飞线充电”安全隐患,同时进一步推动城市更新。
“目前,已在城区公共区域和老旧小区内安装非机动车充电桩共计200台,可同时满足近2000辆非机动车充电。”隆投集团隆盛实业副总经理邓跃斌告诉记者,“自全市‘飞线充电’整治工作开展后,非机动车充电桩使用率较高,每月充电7000余次,每次充电时长为4—6小时,单台充电桩7天内使用率最高可达94%。”
为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自2024年以来,隆昌在南关景区停车场、人民大桥三号停车场、观湖民宿充电站、妇幼保健院充电站、三馆停车场充电站和古宇湖东入口停车场建设并投运新能源充电站6个,共有充电桩36台,可同时满足60台新能源汽车充电。

“我们对新能源充电站后台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发现,目前全市各大新能源充电站整体使用率较高,主要充电群体为网约车车主和私家车车主。日平均使用率为50%,高峰时段75%以上。”邓跃斌说。
小小充电桩,惠及大民生。如今,一座座崭新的新能源充电站已在隆昌市投运,在助力老百姓绿色低碳出行的同时,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城市更新助力添彩。
雨污分流管网改造
让城市既有“里子”又有“面子”
分布在地下的排水管线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民生幸福。做好雨污分流管网改造,能让城市的“里子”更实、“面子”更美。
7月31日,在位于向阳路的隆昌市污水综合治理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城区管网工程加压泵站施工现场,工人们加紧开展浇筑工作。

该项目施工负责人张斌告诉记者,泵站建成后将通过长达5.8公里、直径500毫米的压力钢管接入甲子湾污水处理厂(在建),预计10月份全面完工,届时将进一步提升城区污水处理能力。
据悉,隆昌城区现有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隆昌市第一生活污水处理厂,在建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甲子湾污水处理厂。其中,隆昌市第一生活污水处理厂于2004年动工建设,总占地面积约89亩,经过两次提标升级及达标改造,目前日处理能力达6万吨。
与此同时,位于重庆路的锦绣外滩雨污分流管网改造现场正在开展顶管施工。该项目将新建一条长度为3公里的污水管道,预计10月份完工。在解决雨污分流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城市排涝能力。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将大幅上升,城市污水处理任务日益繁重。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陈敬祝向记者透露:“地下管网改造,是隆昌市进行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底,我们将开工建设隆昌市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能力提升项目(二标段),对锁江桥一片区7条路(大北街、石油路、文兴街、大西街、康复路、金华路、康复中路)实施雨污管网分流改造。项目实施后,将推动锁江桥一片区实现雨污分流,解决箱涵溢流问题。”
今年上半年,隆昌市18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按时序进度稳步推进;小区燃气管网改造完成2734户;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2台,累计加装216台;完成老旧小区周边配套基础设施车行道改造35780平方米、人行道改造7050平方米;新建城区3个通信基站……一系列数据,不仅见证了隆昌市自开展城市更新行动以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工作理念,而且点亮了隆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