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隆昌市融媒体中心牢牢把握新时代主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内容生产、平台融合、技术运用、人才支撑,作风建设”上狠下功夫,推进融媒发展提质增效,不断弘扬正能量、发出好声音、展示新形象,为加快建设精致靓丽隆昌营造了氛围、凝聚了共识、汇聚了力量。

强化内容生产,唱响“主旋律”
把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 “一号工程”,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及省委、内江市委和隆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项目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和先进典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好隆昌故事,传播好隆昌声音。截至目前,累计开设《阳光政务》《健康365》“市民话文明”等电视电台栏目8个,新开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APP专题22个,发布图文、短视频、专题报道等信息10000余条。其中,《智慧农业养稻虾亩产增收200斤》《五一假期美食成旅游主要热点之一》《四川隆昌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隆优2号”测产结果超过预期》《四川隆昌老人被卷入车底,消防员紧急救援》等20余条信息在中央、省、内江市3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
强化平台融合,建好“主阵地”
优化平台融合和内容布局,推动“新闻+”,将隆昌综合频道、FM103广播电台、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宣传平台和内容融入“我是隆昌”APP和微信公众号,实现一端看遍全城。推动“媒体+”,将政务办理、生活缴费、信息查询、交通出行、移动阅读等融入“我是隆昌”APP和微信公众号,实现一端玩转全城。推动“服务+”,开设“我要爆料”“有问必答”“便民服务”专栏,办理网民投诉、报料、建议50余件,链接市政府官网,在微信公众号增设“隆昌资讯”“便民服务”专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我是隆昌”APP累计下载量达 35.3万,微信公众号粉丝达13.5万,抖音号、视频号粉丝近6万人,FM103广播电台听众近4万人。
强化技术运用,打好“主动仗”
优化资源配置,深度整合“报、台、端、微、抖”等全媒体资源,形成“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融合传播格局。加强与省级科技平台、传媒公司等合作,推动向高清化、数字化、互动化转型,APP客户端成功升级为2.6.0版本。用好48万元上级专项资金,对二中无线发射机房进行全方位改造,实现机房全域动力环境系统实时监测预警和视频无死角监控。自筹资金50余万元,推进中心机房智能化改造,实现重点部位自动消防控制,自动温湿度控制;广播调频发射机完成联网监控改造,实现播出发射各环节一平台全部监控。投入60余万元,在内江首创开展慢直播,开设慢直播点位6个,实现“我是隆昌”APP、公众号、抖音和视频号等平台同步推流,截至目前,慢直播总计浏览量突破150万人次。
强化人才支撑,培塑“主力军”
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选拔和培养,用好“甜城英才”“紧缺人才”等政策,采取引进、考聘、招聘等方式选拔人才,2020年以来,选用专业人才16名。组织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业务能力,参加天府融媒建设、无人机操作、短视频编辑等学习20余人次,到威远县、青神县等学习公众号编辑、广告营运等10余次;邀请川台、索贝公司等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培训15场,实现岗位人员培训全覆盖。利用业务研讨会、新闻采风等方式,开展拍摄技巧、编辑技巧、活动复盘等理论学习和业务交流12场,从业人员新闻采集、编发速度和质量稳步提升。
强化作风建设,激发“主动能”
坚持党建引领,主要领导带头履行主体责任,切实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班子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自觉将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职业道德规范等专题学习15次,向先进典型学习8次,廉洁警示教育6次,到中共隆昌地方党史展览馆、柴金良烈士纪念馆等地开展党性教育5次,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闻宣传队伍。完善单位内控制度,从“三重一大”事项、工作纪律、物品采购、请销假、财务管理、公章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严格办事程序。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审核程序,确保新闻稿件、短视频及图文信息零差错,切实提高新闻宣传质量,营造优良团队作风,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