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这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东兴区紧密结合实际,加快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路径,着力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积极打造老年人幸福生活“新标杆”,不断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为老服务中心:
多彩生活乐不停
1月8日,东兴区西林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二楼活动室传出动听的歌声,退休后的凌泽荣成为国宾上院小区艺术团负责人,带领姐妹们排练新节目。音乐声中,她们翩翩起舞,身姿轻盈、笑容灿烂。

排练结束后,凌泽荣和姐妹们来到位于一楼的西邻食堂。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喝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一边拉家常,十分惬意。
“我们艺术团常来这里唱歌、跳舞、吃饭。这里各方面条件都很好,我们非常满意!”凌泽荣说。

据了解,东兴区西林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主要布局了健康营养用餐区、文娱教育区、健康促进区、专业照护区等功能区,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照护、营养膳食、娱乐文化教育等多种养老服务;以建档制、会员制对老年人的健康信息和日常需求实行档案化、数据化管理,精准提供个性化服务。





东兴区西林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赵黎向记者介绍,今后该中心将全力推动养老服务升级,助力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一方面,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进一步优化服务供给,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贴心服务;另一方面,引入智慧养老平台和防走失手环,为老年人安全、便捷生活保驾护航。该中心将定期开展健康科普活动,组建书法、舞蹈等兴趣小组,开展各类文艺活动,并鼓励老年人出游,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充实而快乐。
农村敬老院:
打造温暖“家”氛围
东兴区椑木镇中山敬老院宛如一座温馨的港湾,为老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敬老院里,宿舍、食堂、活动场所等设施一应俱全。
冬日,敬老院里热闹非凡,老人们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参加套圈游戏。他们全神贯注,每当成功套中目标,脸上便露出灿烂的笑容,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氛围温馨而欢乐。

在院外,老人们开垦的“微菜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绿意盎然的蔬菜生机勃勃。这些蔬菜,一部分供老人们吃,另一部分用于售卖,卖菜所得的钱给种菜的老人,让他们收获一份额外的喜悦。

谈到在敬老院里的生活,曾大羲老人特别高兴:“我在这里心情好得很,这里就是我的家!”
作为内江市“舒心工程”试点敬老院,东兴区椑木镇中山敬老院按照“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服务、天天有活动”要求,认真部署开展“我为敬老院送文化、送健康、送才艺、送趣味、送菜园”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丰富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安享幸福晚年。

养老服务中心:
加速建设暖“夕阳”
隆冬时节,位于东兴区新江街道的东兴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二期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1月10日,记者在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工人们头戴安全帽,在各自岗位上紧张有序地作业。室外,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拆除脚手架;搬运建材的工人两人一组,配合默契。室内,水电安装工人熟练地布线,墙面粉刷工人有序涂抹,瓷砖铺设工人仔细铺设。



现场负责人范林刚告诉记者:“项目自进场施工以来,一直高速推进。目前,四栋楼主体已全部封顶,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整体工程已完成85%。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进行剩余的装饰装修和总坪施工,并同步开展设备安装工作,确保项目按计划高质量完工。”

东兴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二期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逾19000平方米,包括综合楼、宿舍及浴室、门房及生活楼等设施。其中,生活楼建筑面积为15000余平方米,设计床位372张,能满足众多失能老人的居住需求。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养老、康复、娱乐、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可为老年人提供喝茶聊天、助餐助浴、医疗保健和照护等综合性养老服务。

据悉,东兴区现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15.9万名,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3.35%,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该区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路径。一方面,东兴区依托城市配建养老用房,在街道建设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多个养老服务驿站,为老人们提供助餐、助康、助洁等居家养老服务。截至目前,东兴区已建成4个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以及14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3个老年食堂(社区助餐点)、12个社区老年学校(教育学习点)。另一方面,东兴区强力推进农村敬老院舒心工程,改善农村集中供养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截至目前,累计配置健身器材560余件,增设“爱心图书角”10个,开辟“爱心菜园”12个;常态化开展“四个30分钟+”和“五送”活动5688次,受益老人48000余人次。
下一步,东兴区将围绕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探索创新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发展公益性养老服务,促进市场化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