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野到厂房,从展厅到会场,天冬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天冬产业的发展也一直成为热议的话题。近年来,东兴区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中医药产业的战略机遇,将天冬作为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主导品种,发展壮大“中国天冬之乡”。
天冬丰收季 农户收获忙
随着季节的更迭,眼下正值天冬丰收的季节,东兴区各地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在东兴区富溪镇白马滩村,中药材天冬迎来了丰收季。田间地头,药农们正忙着采挖、分拣、装箱、外运,将新鲜的天冬及时供应给中药材市场,他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而在东兴区白合镇报恩寺村,挖掘机在田间地头轰鸣作响,高效地将一株株成熟的天冬挖出。50余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他们挑拣、除泥、装袋等,忙得不亦乐乎。
此外,在2024年重庆道地优势药材交易博览会上,超过30种天冬药食同源产品亮相,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目光。而在此前,由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办的2024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上,内江天冬还荣获了“最受欢迎产品”称号,进一步提升了东兴区天冬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截至目前,东兴区已建成1个中药材种苗繁育中心,获得全国第一张天门冬的高质量基因组草图,并开展了全省第一个天冬新品种“川冬1号”田间技术鉴定。同时,东兴区发展天冬种植5万亩,约占全国天冬种植总面积的60%;引进、培育天冬种植经营主体50余家,创建省市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5个;创新探索“622”“4222”“4321”等联农带农机制,有效促进村民致富增收。
延伸产业链条 闯出多个赛道
在天冬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东兴区不仅注重种植环节的发展,还积极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天冬加工企业,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目前,已建成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7个,并有序推进位于田家镇的内江东兴食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工作,已签约入驻迈赫精酿啤酒、海南中葚等企业5家,在谈企业20余家。
与此同时,东兴区启动了内江道地中药材天冬全产业链质量提升工程,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等10余家科研院校拟定合作课题20余项,广泛开展天冬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


截至目前,已研发中医药大健康产品40余种,2024年新研发天冬原浆啤酒、天冬陈皮膏等产品4个,成功转化天冬护肤、洗护系列产品12个,实现了药品、食品、美妆日化等多个赛道同步发力、加快发展。
此外,东兴区还通过举办各类展会、开展品牌宣传等活动,打造东兴老街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成功创建1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2个市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成功打响了“内江天冬”品牌。如今,“内江天冬”已经成为东兴区的一张亮丽名片,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药食同源管理 迎来发展新机遇
天冬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内江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其干燥块根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同时,天冬在食品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作为煲汤、酿酒、茶饮、煮粥等食材使用。
为了推动天冬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东兴区积极申报将天冬纳入药食同源管理。今年8月26日,天冬被正式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为东兴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东兴区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进新材料制造、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中医药大健康、“甜味+”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和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全力构建“闭环式”重点产业链。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东兴区当前又有新动作——成立内江市东兴区天冬协会,搭建一个有利于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以及政策制定等领域人员深入交流的平台。未来,天冬协会将汇聚更多智慧和力量,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交流合作、推动品牌建设、提供政策服务,共同开创天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推动东兴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繁荣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