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中医,愿意为之奋斗一生”。这是一位拥有27年医学经验医生的座右铭。他就是东兴区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名医工作室领衔人、主任中医师王晓彤。对待专业,他始终如一、孜孜不倦,对待患者,他全力以赴、温暖关爱。九折成医、百炼成钢,他既是劳动者的模范,更是人们心中的白衣战士。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晓彤的故事。
你今天身体情况怎么样?感觉好些没有?
眼前正在了解患者身体恢复情况的是王晓彤,一袭白衣,步履匆匆,每天在查房、接诊中重复着,这就是一名医生的日常。
王晓彤: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乡镇,小时候目睹了很多乡邻生病后因为缺医少药而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在那个时候就有了学医的想法,当时我就暗自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成为医生,治病救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1997年毕业后,王晓彤便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他刻苦学习、潜心钻研,始终把患者放在首位,以救死扶伤为人生信条、以仁心仁术为患者祛病解忧。
王晓彤:我始终认为老百姓愿意来找我看病,就是对我最大的认可和褒奖。做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和关爱患者的仁心,当好一名医生也要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27年来,王晓彤接诊过无数患者,他始终心系患者,运用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解除病痛,带来希望。在精心诊治患者之余,王晓彤还积极发挥名医“传、帮、带”作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年轻中医大夫。
学生邹欣珍:师傅对待工作的真诚、专一、热情,深深地鼓舞着我,他的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把中医技术传授给我们,我的目标就是像师傅一样几十年如一日,做一个爱钻研、爱拼搏、爱奉献,一心为患者着想的好中医、好大夫。
2015年,东兴区中医医院成立了东兴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王晓彤带领科室团队在全市率先提出“医、教、康”相结合的治疗模式,并申报《头皮针加体针点刺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研究》等科研项目,积极开展小儿脑瘫治疗工作。运用针灸、小儿推拿、穴位注射等治疗措施,在小儿脑瘫、智力低下、多动症等小儿类疾病方面取得显著疗效,得到广泛认可。
同事白勇:王老师拥有深厚的中医基础理论和技能操作功底,临床工作经验丰富,他非常善于总结经验,创新技术,特别是对待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让我们十分敬佩,我们都要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精神。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王晓彤擅长针灸、推拿、小针刀等中医治疗技术,尤其在运用针灸等治疗神经系统、颈腰椎病、脑血管后遗症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治愈有效率达90%以上。近6年以来,带领全科医护人员累计收治住院病人600余人,门诊诊疗病人约4000余人次。20多年来,王晓彤先后发表过国家级论文数十篇,出版书籍四本,申请实用性专利六个,主持参与科研六项。同时先后入选四川省“卫生健康英才计划”基层卫生拔尖人才、内江市“甜城英才计划”甜城卓越医者,还成立了内江市“王晓彤针灸推拿科名医工作室”。
王晓彤: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将时刻牢记职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恪守医德,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多做贡献;同时,切实发挥名医工作室在技术、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研究创新,刻苦钻研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技术,提高有效治疗率,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用医者仁心诠释“工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