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注意安全,这是紧急撤离避让路线,一旦发生险情,要按我们规划的路线撤离避让……”7月15日下午,在东兴区永福镇梯子岩村1组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外,东兴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干部反复叮嘱村民阴文洋。


记者看到,阴文洋家房屋背后就是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山体泥土有松动迹象,干部们与技术人员、监测员一起,实地查看、评估、核查,根据现场最新情况再次落实防控力量、细化防控措施。
自“7·13”强降雨以来,这样的场景持续在东兴区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上演。
这是东兴区近年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部分站点特大暴雨。
面对严峻的地质灾害形势,东兴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迅速行动,全面贯彻上级工作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尤其是加强地灾排查,对已有隐患点再评估核查,对新的隐患点再落实监测,切实做到汛期不过排查不停、隐患不除整改不止,确保全区范围内无一人因地质灾害受到伤害。


预警是防灾减灾的第一步。东兴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实时动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两轮预警信息覆盖400余条,确保信息传递到每一个可能受影响的角落。局值班室更是直接电话通知椑木、顺河、双才等预警镇,指导各地组织力量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靠崖沟口、低洼地段房屋进行全面排查,提前准备应急物资,为防范强降雨做好充足准备。
为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各镇(街道)的值班值守情况进行了严格抽查,确认值班人员和带班领导均在岗待命。累计抽查13岗次的值班室、82处次的隐患点,以及102人次的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监测员),实现了对隐患点分布镇(街道)的全覆盖抽查,确保了关键时刻的应急响应能力。


同时,按照市委、区委主要领导指示要求,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监测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三轮次的全覆盖排查,并派出地灾隐患巡排查组8组33人,包括技术人员4人,对82处地灾隐患点、在建工程20处进行细致的雨中巡查和雨后核查,新发现3处疑似地质灾害隐患点。经过复核,全区各点位情况总体稳定,新增隐患点已落实监测责任,等待技术单位进一步复核认定后纳入系统管理。
遵循“三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的原则,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指导各镇(街道)组织受威胁群众进行撤离避让,共计转移141户323人,涉及3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1个风险区(弃土场)。采取临时安置、就近或投亲靠友等多种方式,确保撤离群众的安全与生活需要。
在市、区两级调度会议后,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迅速抽调青年骨干,组成10人帮扶组,由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带队,下沉到杨家镇开展防汛减灾帮扶工作。协助杨家镇政府转移群众200余人、物资5000余件,有效保障低洼地带群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强降雨天气带来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