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东兴区创建“四川省基层人才工作先行区”工作纪实
来源: 记者:周雪梅 编辑:唐林 发布时间:2021-10-28 09:00:09
东兴区万达片区 江家彬 摄

2021年2月2日,内江市东兴区向特聘人才颁发聘书;4月14日,东兴区出台人才工作要点;7月9日,东兴区人才联盟成立;8月1日,东兴区人才公寓开始入住人才;8月19日,东兴区召开创建全省基层人才工作先行区调度会……

一项项“暖心清单”,折射出东兴区人才政策更加系统、人才招引更加精准、人才服务更加暖心。今年以来,东兴区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将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锁定“四个在先”创建思路,围绕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注重统筹谋划、强化政策保障、严格督促考核,全力以赴创建“四川省基层人才工作先行区”,为全市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筑牢东兴人才支撑。

坚持高位推动

确保责任落实在先

聚焦创建“四川省基层人才工作先行区”工作,东兴区推行“双组长+专班制”。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和平台创建、督查指导等5个工作组;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会商、半年一评议”工作制度,将人才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常态化推进创建工作。目前,已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调度会10余次,开展调研督导5次。

推行“清单制+责任制”。对标6项重点任务,出台《关于创建四川省基层人才工作先行区的工作方案》,细化66项具体工作,明确年度目标和48个责任单位,做到责任、任务、时限明确;建立人才工作述职制度,实行“一把手”领办人才工作制度,有效调动各单位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

推行“定额预算+费随事转”。将人才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设立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人才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加大对新增人才工作经费的保障力度,预计2021年人才工作投入较上年度增加200万元。

坚持三个导向

确保政策改革在先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东兴区坚持突出发展、需求、基层“三个导向”,制定了“一揽子”诚意满满的人才政策,引来不少人才留在东兴、落户东兴。

突出发展导向。围绕东兴区建设“城市经济新引擎、绿色低碳宜居地”,制定“人才强区14条”“服务五类人才25条”等政策,形成全方位的产业人才政策体系。通过“筑巢引凤”广聚人才,已建成党政干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实用技能型人才、在外知名人士、东兴区域外知名人士“五类人才库”,以及东兴区政协智库、大千故里东兴人才库等四个人才库。推动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精准匹配,着眼天冬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等重点产业,出台《中医药健康产业人才发展支持措施》《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对人才引进、培育等给予全方位的支持,成功建成“中国天冬之乡”,世界500强“贝塔斯曼集团迈瑞(中国)西南区域总部”等13个服务外包项目落户东兴区。

突出需求导向。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试点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邀请内江市农科院科技人员通过兼职取酬、离岗转化和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等,提高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收益。现已创办天草润东公司,成功地使天冬组培苗成活率超过90%。积极对接“鼓励优秀人才到革命老区干事创业”人才支持政策,加大同省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干部双向交流力度,已与蜀道集团达成初步协议,通过互派干部支持东兴区革命老区发展。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大干部互派力度。

突出基层导向。创新实施人才管理服务“八大工程”,已精准选派67名人才到基层挂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编制“岗编适度分离”,通过建设医联体、校联盟,解决基层人才引进难问题。扎实开展科技扶贫特派团产业技术服务示范,先后选派科技特派员30余名,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50余项,投入科技专项资金600余万元,有力地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和特色产业发展。

坚持紧扣产业

确保平台建设在先

东兴区第八次党代会明确,发展壮大“中国天冬之乡”品牌,建设“五区四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东兴区着力搭建平台,深化产才融合。

搭建“引”才平台。通过“甜城英才”“自主引才”“柔性引才”等引才渠道,打造以高端引领、要素集聚、技术创新为目标的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产业化发展的人才工作机制,打造出立足东兴、辐射成渝、面向全国的创新驱动新引擎、人才聚集新高地。目前,共引进南开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各类人才200余名。

搭建“育”才平台。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突出、梯度培养”的思路,深入实施青苗计划、青松计划、银杉计划人才培育工程。实施青苗计划,持续推进新参加工作人才“铸魂工程”,推动年轻人才到一线蹲苗历练;实施青松计划,举办机关单位中层干部培训班,全面提升中层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实施银杏计划,开展换届后领导干部特别是新提拔干部的全覆盖培训,帮助他们迅速转变角色;实施银杉计划,办好办实读书班,实施“一把手”提能工程,推动更多单位主要负责人走上“周五课堂”、主体班等各类培训班讲台,提升一把手履职能力。今年以来,先后培养各类干部、人才3万余人次。

搭建“用”才平台。以“科技引领、产业联动、人才支撑、合作共赢”的思路为指引,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业平台,开展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推广、合作攻关、人才培养等工作。现已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西南大学等30所高校院所开展合作200余项。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工作站6个,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工程实验室及技术中心6个、技术转移中心2个。依托“三大园区、两个新城”,提供技术共享、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营销策划等全方位精准服务,招引高新技术企业26家,吸纳各类人才1000余名。大力发挥孵化器的孵化功能,开展“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在孵企业达到200家,入孵面积2.3万平方米。充分发挥1个非物质传承人工作室、1个大数据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1个数字经济服务示范基地在示范引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助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坚持优化环境

确保服务保障在先

在搭建平台的同时,东兴区注重服务保障,营造尊重人才的服务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厚植“近悦远来”的人才土壤。

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酒店式”的高层公寓、配套的家电家具、便捷的交通出行……这是记者走访东兴区人才公寓看到的景象。东兴区人才公寓不仅实现了人才免费拎包入住,而且能最大限度满足人才生活需求。“甜城英才”王海清入住后感慨地说:“房间宽敞、明亮、干净,设施非常齐全,给人一种家的感觉。”

围绕优化服务环境,东兴区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常态化开展慰问活动;建立人才工作站21个、社会工作服务站17个,服务人才2.3万人次;建立人才联盟,开展人才联谊活动10余场次;全面落实“甜城英才卡”制度,解决人才安居、子女就学及就医等具体问题20余个;开通人才接种新冠病毒

疫苗绿色通道,现已接种1.2万余人。

围绕优化社会环境,东兴区积极发挥人才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培育专家人才先进典型,开展“汉安俊杰”、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等评选活动,评选出30余名各领域领军典型;提供子女就学、就医就诊、疗养研修等保障待遇,极大地激发了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活力;持续深化政治引领,30余名各类人才被提拔使用,400余名各类人才成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

围绕优化人文环境,东兴区依托微信公众号“微东兴”,开设“东兴人才荟”专栏,积极构建立体化宣传格局;举办创新创业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识才爱才的浓厚氛围。

人才是第一竞争力。推动东兴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下一步,东兴区将借鉴先进县(市、区)的好经验、好做法,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持续强化校地合作,深入推进产才融合,加大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力度,举办招才引智活动等,逐一落实好全省基层人才工作先行区6大创建任务,为推进“五区四地”建设、打造“中国天冬之乡”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