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南腹地、沱江之畔的内江,山川灵秀,风光旖旎如画。广袤的乡村不仅藏有令人心醉的自然景致,更在近年来大力实施的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焕发出全新光彩。基础设施的显著提升,让每一个村落都洋溢着便捷与舒适。
周末闲暇时,不妨背起行囊,选一处附近的乡村,踏上“新村游”的轻松旅程,亲身感受身边正在发生的喜人变化。
市中区尚腾新村:周末到此当一回“画中人”
尚腾新村坐落于城区西南14.5公里处,是一代“画仙”晏济元的故里。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间增长六倍,村集体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作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尚腾新村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川南大草原、平心别院等景点让游客尽享自然之美;以“永安白乌鱼”“内江黑猪”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园区与果蔬种植基地,使其成为内江城区的“菜篮子”。
“尚腾里”沉浸式文化艺术体验基地是村落一大亮点。一排排两层小楼错落有致,商业街穿插其间,民宿设计巧妙融合地方文化与现代美学,营造出舒适的艺术氛围。这里还打造了线上线下艺术会客厅,并持续举办各类艺术活动,不断提升影响力,也为村集体带来稳定的租金收入。

产业方面,永安白乌鱼良种场是集“育、繁、推”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市中区还研发了白乌鱼丸等系列产品,有效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从笔墨雅韵到草原惬意,再到产业活力,尚腾新村的多元魅力共同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无论您是想感受文化与田园的碰撞,还是探寻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这里都值得一游。
东兴区长坝村:森林旁的“心安归处”
长坝村隐于都市近郊,是一处令人向往的宝藏村落。它怀抱300公顷的长江森林公园,该公园于1992年获批为省级森林公园,为纪念范长江而得名。村内森林覆盖率达64%,是内江城区的“绿色宝地”。以森林与水景为核心,漫步其间,都市的疲惫顿时消散。
穿过松林,铁炉沟水库映入眼帘,山水相依,宛如田园画卷。相传古时曾有农妇打翻铁炉冲成沟渠,水库因此得名。在此可搭帐篷闲谈、漫步林间、静坐石阶,尽享自然惬意。

游毕森林公园,熊家湾大院的新貌值得探访。村民巧用鹅卵石打造微景观,洋溢着浓郁的田园气息。当地积极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农村面貌改善,打造“四微庭院”与生态竹篱,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尽显和美宜居风貌。为巩固建设成果,大院还制定了村民公约,推选各类管理员,设立“光荣榜”“积分榜”,有效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
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亦城亦乡、交错融合”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东兴区长坝村,这个坐拥优质自然资源、实现美丽蜕变的乡村,正静候游客前来解锁更多美好。
隆昌市三合村:成渝交界处的诗意田园
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如一坛陈年美酒,醉人心田。它静卧于成渝交界的山水之间,白墙灰瓦、荷塘花海,将“诗和远方”融入日常烟火,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桃源胜地。
踏入三合村,时光仿佛慢了下来。白墙灰瓦的民居错落于青山绿野间,灰砖围墙上的三角梅如瀑布般倾泻,彩色村道串联起荷塘的清雅与菜园的生机。现代便利与乡土诗意在此交织,这里成了村民眼中“和公园一样美”的家园。村民刘和荣、黄作富言语间满是对村居环境的自豪。

三合村四季皆景:春有繁花,夏有荷香,秋有稻浪,冬季也因多彩的植物“调色盘”而显得生动。村道移步换景,可爱的大鹅雕塑点缀其间,成为充满童趣的一景。
风光是三合村的“颜值”,特色产业则是其“灵魂底蕴”。村内的特色展示馆藏着川渝风味的密码,数十种特产琳琅满目,是川渝合作的生动结晶。旅行于此,还可在“合宿”“云栖小筑”等特色民宿中找到“家”的归属感,推窗见绿、出门即景,夜晚伴着虫鸣入眠。
成渝交界处的风,正携着三合村的诗意请柬而来,邀您共赴一场“向往的生活”之约。
资中老寨子村:来碧水青山间“微度假”
“诗与远方”无需远行,从内江自驾30分钟,即可抵达资中老寨子村开启惬意周末。沿途道路宽阔,能让人轻松从都市喧嚣投入乡村的碧水青山。露营、徒步、钓鱼,让您轻松成为“微度假新村民”。
顺着水库顺时针游览,惊喜不断。漫步滨水栈道,湖景与堤坝相映成趣;登上山顶驿站,水库全景与山间绿意尽收眼底;步道下方的新村整洁亮丽,健身区、乒乓球桌旁洋溢着欢声笑语;露营基地里,树荫下搭帐篷、烤串聊天,慢时光悠然自得;最后在老寨子钓鱼,听水声、聊渔趣,格外惬意。游客罗庆梅几乎每周都来,称这里是“宝藏地”,逛累了吃顿简餐或地道兔子面,自在又满足。

老寨子村的魅力不止于“好耍”。作为“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核心区,它通过创新机制激活资源,新改建道路串联山水,生态广场、农产品交易市场等设施便利了村民生活,水库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湖畔露营基地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未来,这里还将打造市集、民宿,为文旅发展持续注入活力。昔日的“老寨子”已然蜕变,这个周末,不妨前来亲身感受它的乡村魅力。
威远桥凼村:原乡村 慢生活
初冬雨后,记者走进威远县界牌镇桥凼村,探寻它从普通村落变身“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奥秘。
刚入村,干净平整的9公里水泥路和等长的环湖栈道便映入眼帘。这条栈道巧妙串联起白鹭湖与十里桃源,构成“康桥水乡”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亮丽风景线。漫步栈道,微风轻拂,芦苇摇曳,白鹭掠过湖面,村民与游客悠然自得,“人在画中行”的场景正是基础设施升级的生动体现。

湖畔民房整齐美观,灰墙搭配两层小楼,底层经营、楼上居住,不少居民在此安居乐业。山上的房车营地独具特色,6辆专属房车停驻草坪,白天畅游景区,夜晚篝火烧烤、仰望星空,格外惬意。30余亩粉黛乱子草如粉色云霞,吸引众多游客打卡。
康桥水乡农旅融合采摘园四季果香不断,当下甘蔗正清甜可口。夜晚可入住“网红民宿”星空船坞,其造型别具一格。此外,还有房车营地、菩提木屋等特色住宿,每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
桥凼村以“原乡村·慢生活”为主题,通过农旅结合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了“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的美丽转变。
内江经开区凉风社区:乡村蜕变,美好焕新
走进内江经开区靖民镇凉风社区猫湾院子,农家小院被菜园、果园、花园环绕,生活气息浓郁。硬化的入户路串联起整个院落,百年老宅静静伫立,见证着岁月变迁。
曾经,这里基础设施滞后,道路狭窄泥泞,每逢下雨,泥浆漫过脚踝。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实施后,凉风社区以民居风貌提升等为突破口,全面整治闲置农房。500余米硬化道路连接起30多户居民,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种植能手张正友的七八亩爱媛柑橘园已成为社区产业名片,果实饱满、汁水丰盈,回头客络绎不绝。社区通过盘活土地、开垦撂荒地种植果树,持续激发乡村活力。
蓝德华家的百年老宅遵循“一户一策”、“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历史韵味得以保留。他悉心守护老宅,经营着微菜园、微花园,室内装饰别具特色,如今这里已成为受欢迎的打卡点。
猫湾院子是靖民镇推进农村面貌改善的缩影。社区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尊重历史文脉,村民积极参与改造。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融,乡村生活被赋予了新内涵。周末不妨来此,摘橘、钓鱼、访老宅,感受别样的田园美好。
内江高新区跳墩社区:农文旅融合新画卷
在川渝地区,“跳墩子”曾是百姓渡河的方式,内江高新区高桥街道跳墩社区因此得名。如今记者探访,宽阔的桥面早已取代了昔日的“跳墩”,一场精彩的“新村游”由此开启。
跳墩社区南邻小青龙河,依山傍水、交通便利。步入社区,宛如走进一幅宜居画卷。灵芝岩摩崖造像历史可追溯至唐宋,现存5龛30余尊佛像,是研究佛教文化的珍贵实物,文史爱好者不可错过。

面房湾小院白墙黛瓦,“微花园”里鲜花绽放,村道干净整洁,生活气息浓郁。充满浪漫气息的向日葵小镇,未来将轮种彩色油菜花与向日葵,届时拍照留影,宛如置身电影场景。小镇旁的特色桥梁,集观光与实用于一体,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
“食用菌产业园”里,平菇长势喜人,游客可体验采摘乐趣。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冯利平介绍,农村面貌改善工作显著提升了村民的人居环境,增强了大家的安全感与幸福感。目前社区正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依托特色景观与农作物,着力打造乡村旅游胜地。
跳墩社区巧妙地跨越了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的界限,既成为城市居民的“会客厅”,也是本村村民的美丽“后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