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出生的张力中,自幼因医疗事故导致听觉语言交流障碍。5岁时在父亲支持下,到市中区梅家山学习画画,从此开启艺术之路。此后20余年,在父亲陪伴下遍访内江美术名师,深耕绘画领域,在无声世界里坚守热爱,用坚持与专注书写独特的艺术人生。
近日,在甜城大厦9楼的“力中画室”里,34岁的张力中正坐在画板前,握着画笔细细勾勒,父亲张成举站在一旁静静地看他作画。画布上,乡村的田野、错落的树木已初现雏形,色彩明快且富有层次感,很难想象,这幅生动的写生油画,出自一位自幼便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绘画爱好者之手。
张力中父亲 张成举:
你为什么选这个照片画,你心里想的是什么?
张成举凑近张力中的耳边,一边大声而缓慢地说着,一边配合着清晰的手势。戴着助听器的张力中抬眼望向父亲,嘴唇微动,发出几声含糊不清的声音,脸上带着腼腆的笑意,张成举立马读懂了儿子的心意。
张力中父亲 张成举:
喜欢这个外景,喜欢这个外景你就选择了这个是不是?
1991年出生的张力中,在1岁多的时候因一场医疗事故,永远失去了清晰聆听和顺畅表达的能力。听觉与语言的障碍,让他从小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沉默成了他童年最常见的状态。看着儿子孤僻的模样,张成举既心疼又着急,他深知,必须为孩子找到一条能安放心灵、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在张力中5岁那年,张成举毅然将他送到市中区梅家山的一家美术培训班,从此为张力中打开了一扇通往色彩世界的大门。
张力中父亲 张成举:
通过画画改变了他以前的,比较浮躁,或者以前贪玩的一些性格,走到画画的路上了后,他很沉稳,更静得下来了。
为了让儿子的天赋得到更好的培养,二十多年来,张成举带着张力中遍访内江本地的美术名师,辗转于各个画室之间。从基础的素描、色彩,到油画的技巧与创作,张力中一步步扎实前行,绘画成了他与世界对话的唯一方式。在他的画室里,挂满了各种题材的油画作品:灵动的动物、壮丽的山河、传神的人物肖像,还有几幅临摹的欧洲大师名画,笔触细腻,色彩饱满,每一幅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张力中父亲 张成举:
去了很多地方,包括苏杭我们都去过,有些风格你看那边照的照片回来,基本上国内都走得差不多了,除了西藏和新疆没去,其他各大城市都去过。
为了支持儿子的爱好,张成举几乎倾注了所有的精力。如今,张力中在父亲所在的公司从事一些相对轻松的工作,其余时间几乎全部沉浸在画室里。这间“力中画室”,也是张成举特意为儿子寻找的专属空间,这里不仅摆满了画具、颜料和作品,更承载着父子俩对绘画的执着与坚守。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力中的坚持与热爱终于换来了收获。2016年,在凉山州举办的四川省第二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上,他凭借一幅描绘内江东兴区椑木镇民居的油画作品,一举斩获二等奖。
张力中父亲 张成举:
获了奖你高兴不,很高兴吧,好像还给了一点奖金,给了1500元。
当天的画室里,内江美术界的几位前辈也受邀专程前来观摩张力中的作品。原内江师范学院美术教师刘戈在仔细欣赏了张力中的一幅幅画作后,发出了由衷地赞叹。
美术教师 刘戈:
从娃娃整个情况,他这个发展我觉得其实还是一个很励志的……这个学画者能坚持到这种程度,大胆的表现这种精神首先是第一的,学习要变为自己绘画的一种冲动,试着看自己能表现到哪种程度,就越来越走向自己的绘画世界。
对于张力中而言,绘画早已不是简单的爱好,而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无声的世界里,他用画笔捕捉美好,用色彩表达情感,用坚持书写人生。正如他画布上那些绚烂的风景,纵然命运有过阴霾,但热爱与坚守终将让生命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