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特写|黄祥付:一碗羊肉面,二十八年“守味人”
来源:i内江 记者:内江融媒记者 陈兰希 编辑:黄梅 发布时间:2025-10-30 09:33:51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市融媒体中心”,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内江市融媒体中心联系电话:0832-5083888

在市中区翔龙山,“飞鸿羊肉面”的招牌并不起眼。但“老内江”都知道,想吃这碗面,脚步得赶早,过了中午十一点半,老板黄祥付便要准时收摊了。

黄祥付,因为姓黄,熟客们都半开玩笑地喊他一声“黄飞鸿”。这个带着江湖气的绰号,与眼前这个围着灶台、话语不多的老师傅似乎有些距离,但当他背对着你,却能准确喊出你的口味时,你又觉得这名号恰如其分。

听出来的交情

在黄祥付的羊肉面馆,点单不用扫码,甚至不用开口。

他有一本无形的“声音档案”。李师傅钥匙串的响动,王大爷轻微的咳嗽,年轻人急促的脚步声……这些都被他二十八年如一日的清晨,细细收录进脑海里。他面向滚沸的灶台,仿佛背对着一个由声音组成的、秩序井然的世界。

这份绝活,不是特异功能,是时间熬出来的。他把几千个重复的清晨,熬成了对每个老主顾心照不宣的默契。

这份“听出来的交情”,是任何现代技术都无法替代的人情温度。

守出来的味道

“我的臊子,没得啥子秘密,就是不放香料。”黄祥付说。他的流程,二十八年不变:羊肉爆香,下豆瓣酱,加羊肉汤,勾薄芡。有徒弟想创新,加这加那,被他拦住了:“东西一杂,本味就没了。羊肉就是羊肉的味道。”

在这个追求快速迭代的餐饮时代,黄祥付的灶台像一座孤岛,固执地守护着一种纯粹的“本味”。这锅简单的臊子,之所以能成为内江人心中的“小时候的味道”,正是源于这种极致的“守旧”。

他深知,真正的竞争力,不是花样翻新,而是让客人每次推开门,都能吃出二十八年前的味道。

熬出来的道理

28年来,他带了40来个徒弟,不是每个人都能开店成功。“年轻人想找快钱,我能理解。”黄祥付很平静,“我找的是手艺钱,辛苦钱。”

“手艺钱”和“辛苦钱”,这六个字,是他的人生信条。它意味着每天凌晨4:10的闹钟,一年到头仅有的春节假期,和日复一日被汗水浸透的衣衫。

他和在东兴区分店忙碌的妻子马碧琴,像这条传统美食链条上的两个铆钉,用最原始的劳动,换取最安心的生活。

这不只是营生,更是一种“熬”的哲学——如同他爱好钓鱼,沉心静气,才能等来真正的收获。

这碗面里,有手艺,有辛苦,更有一种在快节奏时代里,慢下来、沉下去的笃定。

上午十一点半,最后一碗面售罄,卷帘门拉下。位于翔龙山的这间小店,像完成了一场日复一日的仪式。黄祥付收拾好灶台,准备去钓鱼。

如今,他的面馆,成了内江地图上一个无需标注的地标。它证明着,有些味道能穿透时间,依靠的并非传奇,而是一位“守味人”二十八年的执着。

记者手记:

将“生计”二字,用心写成“生活”

采访中,最打动我的不是二十八年这个数字,而是他背对门口却能准确喊出客人喜好的瞬间。那不是技巧,是二十八年的清晨四点,用耳朵一寸寸丈量出的生活轨迹。

在这个追求“更多、更快、更响”的世界里,他选择“更少、更慢、更专注”。他的臊子里不放多余香料,如同他的生活,删繁就简,只留本真。

这碗面告诉我们:最久的坚守,无需豪言,只是日复一日,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所谓匠心,不过是将“生计”二字,用心写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