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威远县社区学院作家协会教学点“文学课堂”在花塘社区举行。30余名少年齐聚一堂,通过诵读诗词、学习鉴赏、动手实践,共同感受家乡威远的“诗与远方”。
本次活动以“腹有诗书气自华——赏读唐宋诗词中的四季之美”为主题,精选唐宋描绘四季的经典诗词,引导社区少年领略中华古典文学的韵律之美与意境之妙,感受跨越千年的诗心共鸣。
活动特邀威远本土诗人一玄老师,以“一年四季”为主线,串联多首唐宋诗词精品,带领学员们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四季诗意之旅。从春日的生机盎然到冬季的孤寂壮美,千年前的诗情与少年们的心跳紧密相连。

一玄老师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诗句引入课题,瞬间将学员们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在华夏文明的璀璨星河里,唐诗宋词宛如两颗最耀眼的明珠,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他开宗明义,引领大家翻开泛黄的诗卷,仿佛踏入了一条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四季的画卷在诗人笔下徐徐展开。
他解读了古人对季节变换的细腻感知:春天的一丝和风,是“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夏天的一缕荷香,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秋天的一滴露水,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冬天的一片雪花,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在春天篇章中,孟浩然《春晓》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细腻捕捉了春日清晨的生机。老师讲解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盎然生机中又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惜春之情。诗人通过春睡、鸟鸣、风雨、落花,绘制成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随着讲解深入,学员们感受到唐诗中春天的明媚欢快。贺知章笔下“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灵动,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西湖景象,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则引发了关于秋天多元情感的讨论——从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到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愁,再到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边塞苍凉,以及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静谧幽思。
活动现场,老师还结合威远本地特色,列举了身边的四季诗意:春日万物复苏,桃、李、梨、樱花次第开放,茶香弥漫;夏季公园码头充满人间烟火气;秋天辣椒红火,收获喜悦;冬日最是那满城飘香的羊肉汤,暖入心扉。生活处处是素材,笔下自然润万物。

活动在诗词创作与解读环节达到高潮。学员们积极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并在“我眼中的四季”作业中展示读书心得。郑乐小朋友分享道:“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清新笔调写梅花傲骨,暗喻诗人坚贞不屈的品格,展现了不畏艰难的文人气节。”她表示,学习诗词让她更加理解了“读书破万卷”的真谛。
活动最后,老师对学员们的作业进行了细致点评。现场互动热烈,展现了学员们浓厚的文学兴趣和对诗词初步的深度理解。“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读出来、练出来的,”老师总结道,“希望学员们通过持续学习,不断提升文学素养与内在气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