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4日,在市中区朝阳镇回龙桥村的连片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秸秆,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稻香。种植户黄宗明正带领村民穿梭于田间,收割机轰鸣作响,饱满的稻谷如流水般不断涌入粮袋,田间地头一派繁忙而喜悦的景象。

“今年雨水足、光照好,加上农技员指导到位,水稻长势比往年还好。”黄宗明一边弯腰抓起一把刚收割的稻谷仔细查看,一边笑着介绍。颗粒饱满、色泽金黄,是他坚持科学种植的成果,近年来,他不仅严格遵循标准化种植流程,还用无人机进行精准施药等,既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也有效减少了农药用量,实现绿色管理与质量提升双赢。


“以前人工收割一亩地要花大半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用收割机,一天就能收近100亩,省时又省力。”谈及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变化,黄宗明感慨颇深。他预计,今年水稻亩产可达1200斤,100亩稻田总产量有望突破12万斤。“按当前每斤1.2元的市场价计算,产值在14万元左右。”他拿出计算器,认真地算起增收账,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这些稻谷早就被周边村民预定了,销路一点不愁。”


随着最后一片稻田收割完毕,黄宗明将装满稻谷的粮袋整齐堆放在仓库里,看着丰收的稻谷,他计划明年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让“粮袋子”变成更厚实的“钱袋子”,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带动更多乡亲一起富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