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中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座承载着绿色希望与产业梦想的园区——内江绿色能源产业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近日,记者深入园区一线,亲身感受这片热土上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潜力。
变废为宝,垃圾资源化利用
在内江绿色能源产业园的版图中,内江蓉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家以垃圾焚烧炉渣为原料,专业生产生态砌块砖的绿色环保企业,通过先进的处理技术,以“变废为宝”的理念改写传统资源利用模式。
走进蓉源环保(内江)装配式环保生产基地,各类生产原材料和分拣出的可回收物整齐堆放,高耸的生产塔交错有致,检修人员正在塔架上紧张作业。据公司现场负责人唐学彬介绍,该基地总投资约1.35亿元,占地面积28亩,规划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其生产设备在川内处于领先地位,整套处理系统日均处理垃圾约800吨,年处理量达20万吨,处理半径覆盖周边150公里范围。

“通过资源化利用,我们每年可生产河道砌块砖、空心砌块砖等各类生态砌块砖5000万块,实现年产值约1500万元。”唐学彬介绍道,蓉源环保致力于将垃圾焚烧后的炉渣转化为可用于市政、水利、建筑等领域的环保建材,有效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
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解决了垃圾焚烧后续产物处置难题,更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赢。唐学彬表示:“我们的项目不仅为内江及周边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更为‘无废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污水处理,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内江绿色能源产业园的建设中,内江表面处理基地污水处理中心项目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园区环保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水处理中心项目不仅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更对周边水环境的保护有着深远影响。

记者在污水处理中心项目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忙着进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预计9月底建成投用。据悉,该项目总投资约3.37亿元,占地面积约27亩,规划建设4个单体建筑,主要建设综合调节池、含氰调节池、混排调节池、办公楼、废水收集管网、土石方工程及配套设施等。同时,该污水处理中心采用先进的处理工艺和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污水处理中心项目建成投用后,将极大提升园区及周边地区的污水处理能力,为守护绿水青山、构建生态屏障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园区向更加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
完善配套,提升产业聚集规模
9月17日,记者在园区内的表面处理基地标准化厂房(一期)项目现场看到,一片繁忙有序的建设景象。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主体建筑的脚手架已全部拆除,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管道铺设、路面平整等收尾工作。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约5.76亿元,占地面积104亩,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涵盖标准化厂房、管理用房及污水处理中心、化学品仓储等配套设施。作为内江绿色能源产业园的核心项目之一,其建设融合环保理念,配套智能化管理系统与先进生产设备,可满足企业生产、研发、生活的多元化需求。

目前,内江绿色能源产业园区已入驻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四川华电燃机示范项目等能源企业,依托电厂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重点发展绿色能源、表面处理、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
“我们在严格保障工程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正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内江绿色能源产业园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王俊介绍,内江绿色能源产业园总体规划面积6940亩,分三期推进建设。其中一期规划面积3150亩,目前已建成约2459亩,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预计9月底全部完工、交付使用。
园区一期建成后,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将逐步显现。预计三年内可吸引30家以上优质企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000个,实现年产值40亿元以上。不仅为市中区带来显著的经济增长点,更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王俊表示:“整个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完整的绿色能源产业生态,为市中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内江绿色能源产业园一期项目的即将交付和二期项目的稳步推进,一个完整的绿色能源产业生态正逐步形成。同时,园区还将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培养更多绿色能源领域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力量,为园区的持续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