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述评|“高油高糖”,内江蜜饯的时代印记
来源:i内江 记者:内江融媒记者 黄俊钦 编辑:黄梅 发布时间:2025-09-05 15:12:02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市融媒体中心”,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内江市融媒体中心联系电话:0832-5083888

在内江,有一种甜蜜的味道,传承了上千年,那就是内江蜜饯。它色泽透明、饱糖饱水、滋润化渣、味美香甜,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在健康饮食观念日益普及的当下,不少人对高油高糖食品敬而远之,内江蜜饯却依然保持着高油高糖的特性,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早在唐代,内江蜜饯就曾作为贡品送入皇宫,那时起,蔗糖与果品的结合就刻进了当地的饮食基因。后来据《内江县志》记载,历经宋、明、清几朝,内江制糖业不断发展,明末清初虽因战乱甘蔗种几乎绝迹,但清康熙年间福建少年曾达一引入新甘蔗种,让内江重新成为西南最大的糖业基地,与福建、台湾并称全国三大糖业基地。蜜饯的制作工艺也跟着制糖业一起成长,从最初用蜂蜜浸渍,到后来改用本地盛产的蔗糖,一代代手艺人把“饱糖饱水”的诀窍传了下来。

在过去,生活条件远不如现在,蜜饯的高油高糖成为了“刚需”。那时候物资匮乏,零食屈指可数,一块蜜饯能让大人小孩都稀罕好半天。它不仅能解馋,高糖带来的热量、高油带来的饱腹感,在体力劳动多、食物不够丰富的年代,更是能实实在在补充能量。比如农忙时节,村民揣几块蜜饯在兜里,累了掏出来吃一口,甜意能驱散疲惫,也能顶一阵子不饿,这是蜜饯在艰难岁月里,给人们的一份温暖慰藉。

同时,过去的保存和运输条件,也让高油高糖成了蜜饯的“保护伞”。没有现在的冰箱、真空包装,食物放不了几天就容易坏,但糖和油能隔绝空气、抑制微生物生长,让蜜饯能存上较长时间。再加上以前交通不便,内江蜜饯作为特产要送到外地当伴手礼,得靠人挑、马驮,赶火车、走水路,折腾好些日子。高油高糖的蜜饯不怕颠簸、不怕变质,哪怕路上多耽搁几天,到了收礼人手里,还是原来的味道,这才让内江的甜蜜能传到更远的地方。

除此之外,高油高糖也是内江蜜饯“独特风味”的关键。做蜜饯有十多道工序,选果、去皮、压榨、熬糖……其中熬糖和浸糖是核心。内江蜜饯讲究“滋润化渣”,而足够的糖能让果品充分吸收糖分,变得饱满透亮,咬下去不会干柴;适量的油则能让蜜饯口感更顺滑,中和部分甜腻感,还能锁住果品的水分和香气。就像内江蜜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余斌厚常说的,“就靠糖和油把果子的好味道留住”。

不过时代在变,内江蜜饯也没守着老规矩不变。余斌厚从1990年进食品厂学手艺,到后来办作坊、建工厂,一直没停下创新的脚步。2024年4月,他的食品厂花了80多万元改造车间、添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新出了车厘子蜜饯、椰蓉橘饼这些新鲜口味,更要紧的是,针对现在人怕甜、怕腻的需求,研发了低糖系列蜜饯。

销售上也跟上了潮流:线下把蜜饯卖给月饼厂当馅料,还送进本地和周边的超市、特产店;线上跟电商平台合作,全国各地都能买到。当地政府也帮忙,把内江蜜饯推送进“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名单,还扶持食品厂修建传承基地,让这门甜蜜的手艺能走得更远。

回头看,内江蜜饯的高油高糖,是历史给的印记——有地域物产的支撑,有艰难岁月的需求,有保存运输的无奈,也有坚守风味的执着。而现在的创新,是它在新时代里找到的平衡,既没丢了老味道的魂,又能跟上现代人的生活。这份甜,不只是舌尖上的滋味,更是世世代代内江人的生活记忆,也是传统手艺活下来、活更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