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风拂过稻浪,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稻香。8月28日,市中区龙门镇望柱村传来喜讯:曾因杂草丛生被撂荒的90余亩土地,经复耕后首次开镰便迎来丰收,预计亩产达1200斤以上,昔日荒地变身名副其实的“粮仓”。


走进尤金酉农产品种植家庭农场的稻田,金灿灿的稻穗压弯了腰,颗粒饱满的稻谷在阳光下泛着光泽。收割机轰鸣着穿梭其间,收割、脱粒、稻秆粉碎、装车一气呵成。满载稻谷的运输车随即驶向茅蓬寺村农事服务中心,通过专业烘干设备完成最后一道工序。

“这里以前是荒地,总面积有90多亩。”家庭农场负责人魏丽燕望着丰收的稻田感慨道,“去年我们通过撂荒地整治,选种了优质水稻品种'川种优3607',你看这稻穗多饱满!预计亩产能达到1200到1500斤,后期还能蓄留再生稻,效益相当不错。”

2024年,该农场通过“机械+人工”的收割方式,在确保颗粒归仓的同时,实现了撂荒地复耕后的最大效益化。从荒地到良田,从撂荒到丰收,这片土地的蜕变正是市中区推进耕地保护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中区始终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置于首位,把撂荒地复耕复种作为稳定粮食面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通过引导农户自主种植、引进新型经营主体、落实奖补政策等多维措施,对全区撂荒地实施分类整治,有效遏制耕地“非粮化”倾向。截至目前,今年全区已完成撂荒地整治3622.74亩,超额完成年度计划,预计可新增粮食产量500余吨,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了坚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