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云海深处的创业接力——威远“70后”农民与“95后”新农人的民宿振兴路
来源:i内江 记者:内江融媒记者 徐静 通讯员 杨涵 编辑:邹英 发布时间:2025-08-28 15:57:24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市融媒体中心”,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内江市融媒体中心联系电话:0832-5083888

威远县骑龙坳风景区有“中国最美云雾之乡”美誉,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及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拍照。其壮阔的日出云海景观,如泼墨丹青般变幻,恍若人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村民们摇身一变,转型为民宿经营者、特色农家乐等新业态从业者,吃上“旅游饭”。村民王强、王俊茹父女俩接力发展民宿,将传统农舍改造为观景民宿,年接待游客逾2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从无到有——“70后”农民点燃“兴农梦”

2013年盛夏,四川省摄影家协会采风团队叩响王强家的院门,想找地方歇脚借住。这位地地道道的“70后”农民未曾料到,这次邂逅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叩开了骑龙坳的“民宿门”。

王强家的传统四合院依山而建,他将闲置的厢房改造成特色客房,为摄影爱好者提供观景平台。随着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看日出、观云海”作品集传播,骑龙坳逐渐成为摄影圈的热门取景地。

2016年旅游旺季到来前,王强完成自家楼房二期扩建工程,客房数量增至18间。他整合资源,将民宿打造为摄影爱好者打卡点,供游客喝茶、赏景、休闲、亲子娱乐、观光采摘,并为民宿取名“摄友之家”。周围的村民也纷纷改造农房接待游客,骑龙坳从“穷山沟”变为“网红打卡地”。

如今,王强站在观景平台上,总能听到相机的快门声和游客的赞叹声。

“这个山头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望着游客栈道,村民郑华君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笑容,在他看来,“现在天天都是骑龙坳的春天。”

从有到优——“95后”姑娘当起新农人

“乡村振兴,需要既懂土地又有新思维的人。时代不同了,旅游应该不断更新!”王强的女儿王俊茹有自己的打算。

近年来,民宿行业快速发展,由四合院农房改造而成的老“摄友之家”以经济实惠著称,拥有稳定的客源,但王俊茹敏锐地意识到,这种传统模式受限于目标群体单一,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同时部分注重体验的老客户出现流失趋势。

为此,王俊茹决定打造一个全新的“摄友之家”,以创新思维和乡土情怀为底色,为游客带来更好、更深度的乡村体验。

说干就干!王俊茹说动丈夫拿出两人在外务工攒下的所有积蓄,又贷款80万元投入到新“摄友之家”建设运营中。

从启动建设以来,大到整体民宿的设计、建筑装修,小至每张床的被套更换、每株花草的培育,夫妻俩都亲力亲为。这片曾经废弃的荒田,如今摇身一变,成为错落有致的星空帐篷营地、苹果仓、亲子房,又一网红地标打卡点诞生。

为助推民宿产业升级,观英滩镇政府精心策划了一次文旅发展考察交流活动,组织全镇多位经营者赴成都青城山、大邑安仁古镇等成熟文旅目的地考察。在实地观摩中高端民宿集群运营模式后,王俊茹夫妇深受启发。2024年,他们的新“摄友之家”再次提档升级,增设空中围炉煮茶营地、露天KTV、全景观光木屋等特色业态。

新“摄友之家”依托观英滩镇山清水秀、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的自然优势,创新打造“森林+康养+美食”三位一体营业模式。在这里,游客还能吃到柴火鸡、生态烤全羊、生态烤兔、时令蔬菜等农家特色美食。

王俊茹同步将新老“摄友之家”在各大旅游平台推广,提供线上预订,拓宽销售渠道,还充分利用自媒体加强对外宣传和营销。目前,“摄友之家”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

望着满山苍翠,王俊茹笑了:“以前是守着金山银山要饭吃,现在是抱着生态数票子——这绿水青山,果然就是金山银山!”

这对“70后”与“95后”的创业父女兵,将昔日农房智慧改造,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在乡村振兴这场接力赛中,王强在摸索和踏实苦干中铺就“农房变客房”的转型路;王俊茹创新思维、运用新媒介,将云端美景变成流量密码,让新农人的梦想在云端落地生根。

如今,两代人接力耕耘,潜心经营,在骑龙坳闯出文旅发展新天地,让广袤田野成为“新农人”追逐“兴农梦”的“兴农路”,也让更多百姓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