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让我更加坚信农业发展前景广阔。”站在500亩再生稻示范园区前,望着联合收割机在田间往来穿梭,资中县太平镇琴山村党总支书记何汶峰坚定地说。

2024年,何汶峰牵头成立资中县蜀乡联村带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政府搭台、村集体入股、专业团队运营”的创新模式,整合全镇农机资源与人力资源,将分散的农机器具和农技人才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当年,公司完成1.2万亩耕、种、防、收等社会化服务,服务范围覆盖17个村,为农户降低生产成本超30%。

“最初,村民对机械耕种收割接受程度有一定困难。”何汶峰坦言创业初期的阻力。为打破丘陵地带传统耕作惯性,他率领团队在17个村设立示范点位,从几亩到十几亩不等,邀请村民们前来参观,用可视化成果说服大家。
村民赵宗荣算了一笔账:“过去,一亩田的人工成本五六百元,现在社会化服务只要两三百元,省时又省力。”“蜀乡联村带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后,进行统一技术管理,比我们农户掌握的传统技术要好得多,生产加工出来的水稻品质有很大提高。”种植大户杨居泽给予极大肯定。
除了整合资源,何汶峰还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即村民享受财政补贴后的低价服务,村集体获得分红,公司实现可持续运营。“目前公司经营良好,社会化服务模式收取一定费用,我们也享受了财政的补贴,公司还提供了52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这是一个三方共赢的生产经营模式。”他解释道。

何汶峰的规划远未止步:“我们公司现在成立了市场部和商务部,正在注册商标,计划打造再生稻、羊肚菌等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商标注册后将推进产品包装打造,同时发展农产品初加工产业。”他直言,目标是建成综合性、全面性的农业化全套服务公司。
在阳光的照耀下,收割机驶过金黄的稻田。何汶峰精心打造的“农机联盟”,恰似田间嫩绿的再生稻般生生不息,在这片丘陵山地上,持续描绘机械化农耕新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