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一种两收”效益高——隆昌水稻增产有门道
来源:i内江 记者:林巧 内江融媒记者 陈烨 编辑:邹英 发布时间:2025-08-26 14:43:16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市融媒体中心”,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内江市融媒体中心联系电话:0832-5083888

8月20日,在中国西部鱼米之乡——隆昌市胡家镇的广阔田野上,中稻收割已进入最繁忙的时节。

放眼望去,连片的稻虾田呈现金黄色,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与常见的大规模机械化收割不同,这里的田间呈现另一番景象:村民们挥动镰刀收割水稻,将装满稻穗的拌桶运到田边,再用三轮车或小货车转运至集中脱粒点,最后用大型收割机脱粒,金黄的谷粒直接装入等候的货车。

隆昌市位于川南,温光资源丰富,是发展“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实现“一种两收”的理想区域。再生稻利用头季稻桩再生蘖穗而成,具有增产增效、节本省工的优势,是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因地制宜忙收割

因地制宜的中稻收割方式和工具直接影响再生稻产量。隆昌市将高效的大型收割机“拒之田外”,转而采用看似更费人力、更繁琐的人工收割方式。蒲芦村党总支书记叶新刚表示:“快不代表最好。大型收割机履带沉重,下田碾压一次,对稻桩的损伤是致命的,会直接导致再生稻发苗数锐减,减产可达三成甚至四成。人工收割看似‘麻烦’,其实是为了保障再生稻丰收。”

在相邻的黄桷村,党总支书记郑贤彬正在演示他的“运粮神器”,他将厚实的防水胶布巧妙折叠成“船形”容器,在水田中轻松滑行。“船形”容器既能承载一定重量的稻谷,又能有效避免对稻桩的碾压。“这是老百姓自己想出来的土办法,实用!”郑贤彬高兴地说。

在解放村,隆昌市金富劳务专业合作社的专业服务成了“香饽饽”。合作社配备了专用收割机,机身更轻巧,履带更窄,对稻田压实程度低,极大地降低了稻桩碾压率,为周边农户提供了高效又护桩的收割新选择。

中稻收割正值高温天气,也是小龙虾上市的旺季。蒲芦村大部分土地被流转,用于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为确保稻虾“两不误”、再生稻根基稳固,村“两委”主动协调,对接稻虾业主,组织本地劳动力成立收割队,并创新采用“五五分成”模式:稻谷出售后,收入由业主和参与收割的村民各分一半。这样,不仅解了业主的燃眉之急,而且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往年一到打谷子的时候就头疼,既要忙着卖虾,又要张罗请人打谷子,费心又费力。今年村上都安排好了,我们一点没操心!”在蒲芦村流转了60余亩地的业主陈勇算了一笔账:中稻亩产约600公斤,小龙虾亩产超过200公斤,预计再生稻亩产200公斤左右,综合下来,每亩毛收入超过1万元。“这‘一种两收’甚至‘一田三收’,效益实实在在!”

从人工收割到改良的小型专用收割机,胡家镇乃至整个隆昌市,各种因地制宜的收割方式齐上阵,目的只有一个:最大限度保护好再生稻萌发的“母体”——健康的稻桩。

科学管理是关键

有健康的稻桩还不够,科学管理才是再生稻高产的关键。“今年高温,中稻收割期提前,稻桩留30厘米更合适,不能太矮,矮了会影响腋芽萌发;也不能太高,高了无效分蘖多。”胡家镇农技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队队长余亮蹲下身子,拨开收割后散落的稻草衣子,耐心地向农户讲解,“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些稻草衣子必须清理,不能覆盖在稻桩上,否则不透气,会影响再生芽的发芽率和生长。”

从精确到厘米的留桩高度,到及时清理覆盖物,再到后续的施肥、管水,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再生稻丰收。这支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农技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队,将关键的种植措施手把手、面对面地教给农户。

据统计,通过技术精准指导,胡家镇的再生苗数量平均增加了50%。今年,全镇再生稻蓄留面积比例达79.4%,预计可多收获稻谷逾270万公斤。

优品+良技+补助=有钱赚

今年,隆昌市水稻种植面积33.4万亩,计划再生稻蓄留面积26.2万亩。

为保障再生稻增产,隆昌市精准发力:将26.2万亩再生稻蓄留任务分解到全市192个村6.57万户农户;科学布局2个万亩示范带、5个千亩示范区和60个示范田,打造5个千亩展示片和27个高产攻关点,力争核心区亩产量超过大面积生产亩产量20%;推广川种优3607、内6优107等再生力强的优质品种,优质稻覆盖率超过95%;依托科研院所组建92支技术服务队,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户逾千人次;合作推广214台专用收割机,将碾压损失率从50%降至20%以内;整合1250万元项目资金,对规模主体每亩补助100元,并对示范带实行“五统一”(种、肥、药、飞防、服务收购)综合补助;成功创建“隆桥驿”区域公共品牌,并与龙头企业签订订单协议,以3.6元/公斤的稳定收购价保障农户收益,采用“企业+农户”模式有效激发农户种粮积极性。

隆昌市将抓好中稻收割后3至5天的管理窗口期,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保障生产用水,推广专用农机并规范机手操作;建设综合加工服务中心,开发米粉等精深加工产品以提升附加值;强化“隆桥驿”区域公共品牌运营与协会建设,积极拓展商超等多元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