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在隆昌市胡家镇黄桷村,连片的稻虾田迎来丰收季,村民们头顶烈日收割水稻,一旁的稻田里放置了虾笼,用于收虾售卖。

黄桷村党总支书记郑贤彬介绍,全村积极发展稻渔产业,面积达1100余亩,其中30亩以上的养殖户有24户。一亩田可收获“中稻+再生稻”超千斤,通过“稻+虾”模式,实现“一田双收”。
养殖大户曾品聪在黄桷村及周边村承包了500余亩田。“目前大虾能卖30多元一斤,中虾卖20多元一斤。今年上半年,大虾价格还曾卖到72元一斤,一亩田养殖小龙虾能产生4000元到5000元的经济效益。”

眼下,小龙虾陆续进入繁殖季节。养殖户黄利收获虾时,会特意把一部分正在繁育虾卵的雌虾放回田里,自然留种繁育。“新一批的小龙虾预计春节就能上市,到时候肯定又能卖个好价钱。”
近年来,胡家镇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狠抓稻渔产业升级,不断做大做强“一只虾”品牌文章,全力推动“稻+虾”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在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胡家镇实施川南早虾产业集群项目,发展稻渔综合种养1.55万亩,新建标准化稻虾养殖基地1500亩,打造示范基地1个,为稻渔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借助“川南早”“隆桥驿”公共区域品牌,建设胡家小龙虾集散交易中心,积极招引鲜虾购销商、农产品企业、电商团队等入驻,打通集散交易、加工生产、冷链物流、直播带货等环节,推动“胡家稻田虾”“胡家稻虾米”等生态产品走向全国,让更多人品尝到来自隆昌的美味。
产业兴旺的同时,胡家镇还积极发展集农业产业、主题餐饮、休闲娱乐、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农旅产业体系,常态化开展小龙虾音乐美食节、桑葚采摘节等活动,打响“产业搭台、美食唱戏、农趣引流”胡家节庆品牌,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当然,胡家镇只是隆昌市稻渔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之一。据悉,隆昌市采用“两季稻两季虾”种养模式,年亩均综合收益达4600元,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一田多收、粮渔共赢”。2024年,全市再生稻蓄留面积26.2万亩、产量3.52万吨;稻渔产业拓面至18万亩,年产小龙虾1.28万吨、实现产值5.3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隆昌市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一产扩面,二产延链,三产融合,科技赋能,品牌增效”五大路径,全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升级,探索出一条“以渔稳粮,以渔保水,以渔增收”的西南丘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