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乌鱼作为市中区的特色水产,凭借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市场青睐,也是当地农户增收的“水中黄金”。近年来,市中区不断加大对白乌鱼产业的培育力度,从种质保护到良种繁育,一步步为产业高质量发展铺就坚实道路。

8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内江市中区永安镇的白乌鱼良种场,园区整体布局科学规整,各功能区域划分清晰,呈现出规范化养殖的专业特质。露天养殖区中,连片鱼池水质澄净,水面波光粼粼,巴掌大小的白乌鱼在水中游弋。产孵车间内部设施完备,培育池排列整齐,恒温控制系统、水循环装置等专业设备配置齐全。

“目前我们项目的尾水处理池整治工程、2000多米长的围墙、16口大小亲本池、两个良种养殖池、一个隔离检疫池及观察池已全部完工,产孵车间也已建成并同步投入使用,今年的保种工作已顺利完成。”项目宣传负责人任军介绍,“我们力争在明年满产后,达成既定生产目标。”

据了解,该良种场占地约175亩,是集“育、繁、推”为一体的产业发展园区,科学划分为保种区、育种区和良种区,配套建设了育种车间、亲本池、选育池、苗种池、孵化车间及专用饲料生产线等设施,主要承担白乌鱼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研发培育及优质种苗和亲本供应等功能。

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年生产“水花”2000万到3000万尾,培育大规格鱼苗600万尾,将为白乌鱼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园区已具备基本的产孵养殖条件,后续还将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推进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与功能布局。
作为内江市市中区特色渔业的重要载体,该良种场不仅为白乌鱼种质资源保护筑牢了根基,后续更将通过联农带农模式,为周边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和技术指导,带动更多人参与养殖增收。同时,规模化的种苗供应将稳定市场渠道,助力“中国白乌鱼之乡”影响力提升,为市中区打造特色农业强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