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发现界市④丨竹海里的“竹”梦
记者:文/冯星 图/邓寒菁 编辑:邵雪洋 发布时间:2025-07-30 14:34:38

7月10日下午,位于隆昌界市镇的红旗水库在经历短暂的阵雨过后,温度又开始悄然上升,将环山公路表面的水分蒸发怠干。

我们是在环山公路的某一处与袁传久相遇的,这段与山势共蜿蜒的公路前年刚被认证为“省级翠竹长廊”,驾车经过时,满眼绿意葱茏。

image.png

在袁传久的带领下,我们向着山上的竹林而去,上山的小路仍是一片泥泞,深深浅浅地留下人的足迹。

雨后的千亩雷竹林,除了说话声,只能听到风声和蝉鸣声。

“一般是三月份,三月份就出(雷竹)笋子了。”

“那么那个时候大家就开始忙起来了,每家每户。”

别看夏天的雷竹林稍显“寂寞”,到了每年的三四月,成片的春笋便会破土而出,以最鲜嫩的姿态邀请农人和游客前来赴约。

“那时急着要挖一个多月,每天都劳作,一般就是十多公分冒起来那种挖点下去,一二十公分的(雷竹笋)最好卖了。”作为龙台村当地的村民和护林员,袁传久说起挖笋经验头头是道。

那么那些春笋后来去了哪里?据介绍,采收之后的春笋会第一时间送到山下的保鲜库,要么被火速装车,流入本地或外地的市场,又或者被打包封箱,通过电商输入全国市场。而采笋的村民也会得到报酬,每年增加4000-5000元的收入。

在交流之余,袁传久还出手除掉一些杂草细苗,如果不定期打理,这些杂草细苗会影响来年的竹笋生长。

image.png

红色的板车是他的巡山代步车,每隔一日,这道红色的影子便会穿梭于“长廊”间,像是希望和生命力的延伸。

image.png

盛夏时节,当雷竹林进入“养精迅锐”的阶段,麻竹林开始了这一年的竹笋采收。雷竹、麻竹隔着丘陵碧水“野蛮生长”,互相守望,拼凑出了界市镇近3万亩的“竹海版图”。

image.png

2002年,当第一株竹苗在红旗水库旁的山上种下,人们还不知道未来的光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后来,日益繁茂的竹海下,逐渐生发了青白色的梦。

谈及对当地旅游业的展望,袁传久感慨地说:“要是山再高一些,林子再密一些就好了,这里还是很舒服的。”

或许待到来年春天,又会有大人带着孩子来采挖“雨后春笋”吧。

【延伸阅读】

除了出笋,雷竹林还有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作用,竹材可以用于制作家具、工艺品、竹席、竹篮等,成本低且环保。此外,雷竹枝叶纤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而麻竹在出笋之余,也可保持水土,竹叶还可用来做粽叶,竹材可用于造纸,竹竿可用来做竹编,可以说,竹子“全身都是宝”,经济价值极高。

【写在最后】

2025年7月上旬,《万事大集》制作组来到内江隆昌界市镇进行拍摄。这座“高铁小镇”到底有何不同之处?欢迎锁定《万事大集》第二期:《界市奇谈·脚印》,我们一起遇见界市,发现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