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隆昌界市竹海:一根竹笋撑起乡村振兴“绿色脊梁”
来源:i内江 记者:内江融媒记者 万丹丹 通讯员 刘天龙 编辑:黄梅 发布时间:2025-07-21 16:17:58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市融媒体中心”,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内江市融媒体中心联系电话:0832-5083888

清晨的阳光透过竹叶缝隙,在林间洒下细碎光斑。隆昌市界市镇王家寺村的竹林里早已热闹起来,村民们手持挖笋锄穿梭其间,正忙着采收今年第一波盛夏麻竹笋。

拨开厚厚的落叶,泥土下露出一抹鲜嫩的鹅黄,大家小心翼翼地将锄头插进笋根周围的土壤,轻轻一撬,再顺势一拔,一根带着露水的麻竹笋便应声而出。饱满的笋体裹着细密的绒毛,断裂处渗出晶莹的汁液,空气中瞬间弥漫开清甜的竹香。

“家就在附近,挖笋既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每天还能挣百十来块。”村民罗刚擦了擦额头的汗,笑得实在。不远处,采收的竹笋已堆成小山,年轻人合力将竹筐搬上农用车,翠绿的笋堆在阳光下格外鲜亮,正准备运往加工厂或外地市场。

这片热闹的竹林,是界市镇“川东竹海”的缩影。种植户荣全承包的110多亩麻竹林里,今年第一波盛夏笋迎来丰收,他告诉记者,每亩能收笋3到5吨,销往成都、重庆的菜市场,算下来每亩净收入有3000元到4000元。

作为内江市第一大食用笋种植乡镇,界市镇如今拥有1.5万亩麻竹、1万亩雷竹,竹产业年均产值达1.2亿元,笋农户均收入8200元。

近年来,当地以“党建”为引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融文旅、促增收”的绿色发展路:4个竹笋加工厂、1个竹叶加工厂、2个竹材加工厂串联起“产加销”产业链,“新四海”粽叶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界市竹笋”更拿下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小小竹笋成了富民强村的“金疙瘩”。

“不止卖鲜笋,我们还开发了笋干、竹工艺品,连竹叶都能加工成包装材料。”界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郭怀波介绍,全产业链让竹子“浑身是宝”。未来,当地将发力精深加工,推进省级“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园区创建,打造川渝食用笋供给地。

从村民竹筐里的一根鲜笋,到年产值过亿的大产业,界市竹海正书写着“绿色奇迹”:竹林筑起生态屏障,竹笋鼓起村民腰包,产业链激活乡村活力。如今,这根撑起乡村振兴的“绿色脊梁”,正随着产业升级不断挺得更直。在川渝现代农业发展的版图上,界市竹海的“绿色样本”,还将继续生长出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