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吃冰季”,内江食用冰成消费新宠:160克杯装冰块售价3.5元、800克袋装冰块售价9.9元、1公斤袋装“食用冰”售价19.4元……奶茶店、便利店、商超里随处可见。
新晋大热单品,轮到冰块了吗?
7月17日,记者在东兴区一家连锁便利店看到,冰杯稳稳占据冰柜C位,单杯售价3至5元。“天气热销量翻倍,每天卖二三十杯。隔天一补货,一次50杯左右,还常断货。”店长张辉扬说,店里常年卖这个,能加任意饮料成冰饮,和传统袋装冰不同,多是年轻人购买。
冰杯爱好者王子豪算过账:买一个3元160克的冰杯,在里面倒上半杯冰可乐1.5元,即享加倍冰爽,比快餐店价格划算得多。“关键是原料、甜度自己掌控,感觉更健康。”
目前,社交媒体上,咖啡、果汁、可乐、养乐多、苏打水等自制冰品教程成为热门话题,“冰杯+”的形式与如今消费者追求个性化DIY、关注性价比、追求健康低卡的需求分不开。作为近两年消暑市场中的一匹“黑马”,食用冰也吸引了不少零售连锁、茶饮品牌将冰杯打造为引流单品,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某线上平台有商家推出了售价1元的冰杯引流,还有不少零售商店推出冰块与饮料搭售的优惠套餐,月销可观。
《2025中国都市消费行为白皮书》显示,冰杯销量连续两年增速超300%,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冰杯达48杯,冰杯的市场渗透率正在不断攀升。记者走访发现,内江市场上售卖“食用冰”的品牌数十种,售卖商家明显增多,虽有增长潜力,但也存在性价比争议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在东兴区一家大型商超,记者实测发现:一个160克冰杯融化后约剩200毫升,仅占杯体三分之一。而550毫升瓶装矿泉水售价2元,两相比较,食用冰均价略高于同等重量的瓶装水。
据业内人士透露,食用冰需要经过使用反渗透净化水源、用冷风机烘干表面水分、打磨冰角等多道工序。其中,消毒灭菌等环节会增加水的损耗。加之运输需低温保存,成本更高。
超市经理罗永明告诉记者,食用冰销售仍然处于‘薄利多销’的阶段。商场选品看重安全生产,也提醒消费者尽量选大品牌,注意冰品安全——生产、运输、存储等环节都可能被细菌、病毒、寄生虫污染,需避开包装破损、来源不明的产品。
今年夏天,高温不断,很多人会选择吃“冰”消暑,但也得讲究“科学性”,一味贪凉可能会伤身。在中医看来,夏季人的脾胃功能偏弱,稍微吃点油腻、生冷、辛辣的东西就容易拉肚子,如果想吃冷饮解馋,最好选对时间再吃。
“中午人体阳气最旺,这时饮用冰品对身体影响比较小。尽量不要空腹食用,遵循‘热不灼唇、寒不震齿’,每次少量含在嘴里3秒左右,再慢慢下咽。特别是怕热的年轻人切忌在运动或劳作过后猛吃冷饮,消化不好、反酸烧心的人慎食冷饮。”内江市中医院医院治未病中心汪杰医生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