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特写|清晨六点的养路人
来源:i内江 记者:内江融媒记者 陈兰希 编辑:黄梅 发布时间:2025-07-17 14:45:20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市融媒体中心”,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内江市融媒体中心联系电话:0832-5083888

清晨六点,在市中区黄鹤湖环线公路的一段三公里路面上,养路工人孙秀兰正俯身挥动着扫帚,“沙沙”声是她工作的号子。铁铲、锄头安静地躺在她那辆旧三轮车里,随时待命。黝黑的皮肤、明亮的眼睛,还有左腕上那只随着动作若隐若现的白玉镯子,是她的标志。

六点扫路 十点收工

“现在这个点干活,是单位定的好规矩。”孙秀兰直起身,抹了把汗。她口中的“好规矩”,是市中区公路建设养护中心推行的“错时弹性作业制”。

为了应对酷暑,养护工人们清晨六点就集中上路,进行路面清扫等基础保养,赶在上午十点前收工,完美避开了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三点最毒辣的日头。下午四点后,再根据气温,灵活安排清理水沟等任务。

孙秀兰负责的黄鹤湖环线公路一段三公里,离家特别近——白马镇三边冲村出发,蹬上装满工具的三轮车,十来分钟就到。“路近,守着它就跟守自家院子一样。”她语气朴实。凌晨四点半起床,清晨六点准时出现在路段上,是她雷打不动的作息。“早点干完,天没那么热,路也扫得干净。”她挥动扫帚,动作麻利,“爱路就等于爱家。”

左手玉镯 右手老茧

五年风吹日晒的养路工生涯,在孙秀兰身上刻下了痕迹。最明显的是那身被太阳反复亲吻的深色皮肤,还有落下的腰伤。

“干这活,腰杆哪有不酸的?”她说得很实在,“路要有人管,活放不下。”没有诉苦,只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记者见到她时,她正专注地清扫路面。左手腕上那只温润的白玉镯子,与紧握扫帚、指节粗大、布满老茧的右手形成了无声的对比。这是她生活的两面——一头是日复一日的辛劳磨砺,一头是心底保留的柔软念想。

上午十点,收工回家。孙秀兰的三轮车“哐当哐当”驶回三边冲村的小院。喂鸡喂鸭、侍弄庄稼,是她的“第二战场”。“家里活也多着呢。路弄清爽了,回家就干这些。”她笑着说。

次日清晨六点,当城市开始苏醒,孙秀兰已经在她熟悉的“三公里”上,开始了新一天的养护。对她来说,这三公里公路,就是她精心守护的另一个“家”。

记者手记:

在黄鹤湖环线公路蒸腾的热气里,孙秀兰一下下挥动扫帚。孙秀兰的故事,更像她清扫路面时那均匀的“沙沙”声,日复一日,寻常却扎实。她的“爱路如家”,并非虚无的口号,而是源于一份离家近的工作带来的便利,以及由此生发的、将公共责任融入日常起居的朴素连接。

这份在高温下依然保持的寻常心,这份对职责与生活近乎本分的认真,更能诠释平凡劳动者的尊严与韧性。她的身影和那若隐若现的玉镯微光,让人想起脚下延伸的路——坚实,可靠,默默承载着生活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