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内江高温天气持续,防暑降温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热射病作为高温环境下可能引发的严重急症,其危害性不容忽视。7月14日,记者采访了东兴区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刘洋,就高温天气下的健康防护及热射病识别与应对等问题进行了解,为市民提供科学指导。

刘洋介绍,高温天气下有两类情况要特别警惕热射病风险:一类是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如户外作业、剧烈运动等,此时身体产热增加但散热受阻;另一类是在闷热不通风的室内,尤其是老人、儿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出问题。

“热射病绝非普通中暑,它是极端高温导致的严重急症。”刘洋强调,热射病患者体温常超过40℃,还可能伴随昏迷、多器官损伤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将危及生命。



针对如何预防中暑及应对热射病,刘洋给出具体的建议。他表示,高温时段(通常为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应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要采取防晒措施,穿宽松透气的浅色衣服,戴帽子、打遮阳伞,避免长时间暴晒。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应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流失的电解质,切忌口渴了再喝水,也不宜大量饮用冰水,以防刺激肠胃。饮食上,可多吃绿豆汤、西瓜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帮助降温。


刘洋强调,要随时关注自身及家人状态,一旦出现头晕、心慌、出汗多、体温升高等不适症状,要立即到阴凉处休息;若发现身边人出现高热、意识模糊等热射病疑似症状,要立即拨打120,同时用凉水擦拭其身体降温,等待救援。
刘洋特别提醒,老人、婴幼儿、孕妇、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病的人群,以及户外工作者、运动员等属于热射病高危人群,需做好针对性防护。家中有老人的,要提醒其合理使用空调,让室温保持在26℃左右,并定期通风;户外工作者应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每小时到阴凉处休息,同时备好防暑药品。

“高温天气切勿‘硬扛’,中暑并非小事,热射病更要早发现、早处理。”刘洋表示,只要做好“躲、补、查”,科学防暑,就能平安度过夏季高温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