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内江市市中区凌家镇彻天寺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幕幕令人欣喜的场景:新硬化的便民路蜿蜒延伸,崭新的路灯明亮伫立,“千江醴”窖坊酒业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短短一年多,彻天寺村焕发出蓬勃生机,村民们都说:“多亏了我们的‘贴心书记’罗陈波!”

安装路灯:夜晚的村庄从此亮堂堂
2023年11月,罗陈波从内江市市中区工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财经科长岗位派到凌家镇彻天寺村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职责,与村“两委”一道用实际行动为彻天寺村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上任伊始,罗陈波把主要精力放在大走访、大调研上,与村“两委”一一座谈,了解村情民意;集中20天时间,对全村11个村民小组全覆盖走访,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彻天寺村位于市中区凌家镇东北部,离城区30余公里,辖区面积5.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40亩。现有村民小组11个,人口3343人。在走访调研中,村民们反映了涉及民生福址的近10个问题,其中最集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安装路灯、修建便民道、发展特色产业。
怎么破题——
村民们说,周边村都安装了路灯,唯有彻天寺村没有安。平时村民晚上出入都摸黑,有时还碰见蛇、癞蛤蟆等令人害怕的动物,大家都希望村上能及早筹集资金安装路灯。
罗陈波横下一条心:想方设法争取上级相关部门、单位、企业的支持。他主动上门拜访,一次又一次地向相关单位领导汇报村上情况,得到10多个单位大力支持。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资助1万、2万、5万......最终筹集资金30余万元。

资金到位后,村上采取招投标方式,比选确定安装公司。在村“两委”共同努力下,2024年春节前,分布在全村的316盏路灯全部安装完毕。
当晚,村民们欢呼雀跃。1组村民李永召感叹:“困扰我们几十年的路灯,如今终于如愿安装了,老百姓很高兴、很满意。感谢罗书记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修路筑埂:村民的心里终于踏实了
“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现在可算踏实了!”5组村民陈富贵指着门前平整的水泥路感慨,“以前这条路测量了12次都没修起,村民们失去了信心。罗书记驻村后,把安装路灯、修建便民路摆在了重要位置。”
路灯安好后,罗陈波又马不停蹄四处奔走,向有关单位、企业争取资金,今年又落实了20余万元。资金到位后,他便与村“两委”一道,带领村民投工投劳修路、筑坝、建埂。经过村组干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硬化4条共294米便民道,新修、维修晒坝2个,维修加固田埂、堰塘埂2根。“下一步,村上还将修建便民道12条,晒坝3个,田埂2根,堡坎3个。”罗陈波说。
11组村民孔凡明家有一口5亩堰塘,过去因塘埂漏水,影响水产、家禽养殖。今年,村上筹集资金帮助他维修好了堰塘埂。如今,孔凡明的堰塘里养鱼3000多斤,养鸭400多只,养鹅100多只。他十分高兴地说:“今年我家养殖收入预计有3万多元,罗书记帮了我们大忙!”

输血造能:乡村振兴有了产业支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罗陈波深谙此理。他调研发现村里虽有种植、养殖传统,但大都不成规模。于是,他与村“两委”一道,多方摸排,广泛动员,宣传村里的发展前景、政策优势,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经过努力,5组村民吴平决定返乡兴办家庭农场。
罗陈波多方协调,帮助业主争取补贴、贷款资金。2024年3月,在市中区相关部门、凌家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大力支持下,“平安种养殖家庭农场”应运而生。

“农场一期投入1600万元建猪场,养殖规模8000头,目前饲养的猪已陆续出栏,预计全部出栏后可收入150万元。”农场负责人吴平说,养殖场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养殖规模可达1.2万头。
“发展龙头企业给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罗陈波说,目前全村有八九十人在农场务工,其中包括21名脱贫群众,村民有了丰厚的务工收入,他们都很满意。”
在发展养猪产业的同时,罗陈波又把目光投向了其他优势产业上——
凌家镇有种植水稻、小麦、高粱等酿酒原料传统,早年生产的老烧坊酒因窖香突出而声名远播。
彻天寺村有一个自然的观音岩洞,岩洞一带山体由石英砂岩与灰砾页岩构成,修复延伸岩洞藏酒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如何传承弘扬传统酒业,充分利用当地地理禀赋打造特色农业产业,村上又找到了新的路径——招商引资建酒厂。
于是,罗陈波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
2025年3月,村上引进业主李常贵兴建酒厂,注册了四川千江醴窖藏酒业有限公司,一期投资1300万元,一方面用于打造岩洞批量藏酒,另一方面利用闲置村小房屋改建酒厂。
目前,藏酒岩洞正如火如荼施工建设中,酒厂正在规划设计中。酒厂建成后,不仅能盘活村小闲置资产,解决撂荒地和村民就业问题,而且每年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6万元。
“感谢村两委、镇党委政府、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我们争取项目补助资金,推动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李常贵说,下一步,我们将延伸产业链条,通过“酒业+种植+养殖+餐饮”方式,带动地方农文旅产业发展。
情暖乡村:用实干诠释第一书记责任担当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罗陈波始终秉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工作理念。
驻村后,他坚持吃住在村上,自掏腰包1500元,购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每天穿梭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无论是村上百姓,还是引进业主,只要有什么事情,他都会第一时间到场,了解情况,想方设法,帮助办理,主动参加村上的“红白喜事”,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了群众之中。
“五良融合农业园区”是村上引进业主打造的粮食示范基地,通过“良种、良田、良制、良法、良机”融合助力丘区粮食生产。
“园区总面积2400亩,其中田800亩、土1600亩,种植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蔬菜等。”园区负责人张家顺说,“在农产品销售中,罗书记忙上忙下,去年帮助村上销售扶贫大米1.2万斤,扶贫油菜2300斤。”

今年,村上有40多亩撂荒地无人种,罗陈波便组织村民种植油菜,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油菜收获时,他又带领村干部和村民收割脱粒,自己亲自上阵,挥舞拍打,5天下来,手磨出了血泡,他却说:“这不算什么,能为村上增加5000多元集体经济收入值得。”
罗陈波用实干诠释了第一书记的责任担当,更用真心点亮了彻天寺村的美好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