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4日,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内江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型社会、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聚焦各年龄阶段群体发展需求,绘就全龄友好、全民幸福的美好画卷,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议。大家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守正创新干在实处,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决定》深刻洞察到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与新机遇,直指痛点、破解难点、疏通堵点,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清晰的航向、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威远县委副书记、县长陈蒲丹说,威远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确定的决策部署上来,一体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切实把市委作战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
“一老一小”牵动千家万户,“一青年”关系社会发展。
作为一名长期服务儿童的社会工作者,内江灵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张秀琴特别关注《决定》中有关加快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内容。在张秀琴看来,《决定》明确“优化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强化特殊儿童关爱保护”等具体举措,充分彰显了党委政府的民生情怀与兜底保障的坚定决心。她说,“这些不仅是政策导向,更是城市对未来的温情投资,让我们对建设儿童友好的内江充满信心与期待。”
“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老人能得到赡养,年轻人好找工作,就是普通老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期待。”个体户陈建芳认为,《决定》针对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以务实举措,把民生实事办到了百姓的心坎上,“希望加快落实,让美好期待变成现实。”
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决定》坚持共享发展理念,部署了统筹做好妇女、残疾人、新就业群体、低收入群体等重点群体关爱服务工作,努力让人人享有更好的服务保障。
对此,内江市救助站站长曾攀认为,在内江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型社会进程中,流浪乞讨救助工作不容忽视,“应强化主动救助,关注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及时救助与妥善安置,让他们也能感受到社会温暖,共享发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