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在“镇”了不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向义镇专场上,记者提问向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誉川:最希望大家记住一个什么样的“向义印象”?
梁誉川言简意赅:小得精致、精得有魂。他说,向义镇虽小,却精在技术赋能的高效农业,精在三企擎柱的产业筋骨,精在红色血脉的文旅融合。
梁誉川说,向义镇没有铺天盖地的万亩农田,但有全省领先的智慧农业,水口村智能育苗中心年产300万株种苗,温室里黄瓜藤蔓在精心管理下早熟15天,用“时间差”抢占市场先机;无花果园滴灌系统精准至每株根系,让1700亩果园产出千万元产值,诠释“小而精”的科技含金量。
向义镇没有庞杂的产业矩阵,却坐拥三大亿元级企业鼎立。法拉特以合金铸造“点石成金”,用欧盟认证的核电阀门叩开国际市场;东工设备以40项专利筑坝江河,让“四川智造”随“一带一路”走向世界;凤凰高新用高分子科技点亮未来,其无卤阻燃电缆料突破国外垄断,节能工艺比行业标准降耗60%,5万吨年产能守护西南电力动脉。产业振兴不靠铺摊子,而靠强柱子。当每根柱子都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小镇也能撑起“精而强”的产业星空!
梁誉川说,向义镇不追求浮华景观,只深耕有血有肉的红色文旅。当游客在罗世文故居前寻找革命年代红色记忆,当党员在静宁寺弹痕墙前宣誓,盐商的青石板与古寺的钟声,便成了流淌的党史教科书。向义镇用最质朴的方式证明,红色文化开发,不在大张旗鼓,而在让每块砖都诉说忠诚,让每棵树都见证传承。
向义之“小”,是精准聚焦的定力。把大棚种成科技展厅,把企业炼成行业尖兵,把红色基因活化成精神灯塔;向义之“精”,是敢为人先的眼界。用设施农业改写丘陵宿命,用三企协同撬动亿元链条,用文旅融合让信仰可触可感。
梁誉川认为,这方土地正书写着:真正的振兴,从不在规模而在质量,从不在喧嚣而在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