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开门红”,奋进“双过半”。2025年上半年,东兴区工业战线捷报频传,智能车间里设备高效运转,生产线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处处涌动着争分夺秒的实干热潮,全区工业经济呈现量质齐升的强劲发展态势,为全年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
“智改数转”赋能,老牌企业焕发新活力
在位于东兴区椑木镇的四川新明塑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智能化改造后的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全速运转。注塑机精准吐纳原料,机械臂灵活抓取成品,数字化看板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这家专注生产塑料管道20余年的老牌企业,正通过“智改数转”实现华丽转身。


作为年产能9万吨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年新明塑业陆续投入700万元,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设备,对关键重点工序实施数字化迭代升级。此次升级涵盖生产流程多个环节,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测与精准分析,让企业生产焕发出新的活力。

据公司总经理杨建勇介绍,“智改数转”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生产过程计划、响应速度大幅提升,库存周转率提高了15%~20%,使得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其次,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减少了人力投入和资源浪费,运营成本降低了20%,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数字化的生产控制和检测手段,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强了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随着“智改数转”成效逐步显现,今年上半年,该企业发展保持强劲态势,二季度已完成6000余万元订单任务,还有1000余万元订单任务,8条生产线、160余名员工正全力以赴赶制。不仅如此,该企业已提早谋划下半年生产工作,取得意向性订单1亿元左右,为完成全年2.4亿产值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新明塑业以"智改数转"大幅拓宽了市场版图,订单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抢抓市场机遇,订单驱动生产加速度
今年二季度以来,位于东兴经济开发区内的内江电力广安杆塔有限公司也迎来了订单高峰期。走进生产车间,机器隆隆作响,工人们加班加点赶工,制作钢筋笼、吊装转运、浇筑水泥、产品定型,每道工序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家斗志昂扬、干劲十足,展现出满满的生产热情。


内江电力广安杆塔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力、通讯水泥电杆的企业,主要生产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各型锥形杆、等径杆、方杆及拉线盘、底盘等产品,年产水泥电杆约88000根/段,拉线盘、底盘约7万块。

今年,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该公司在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同时,积极参与国家电网招投标项目,结合公司优势制定科学合理方案,力求创造更多业绩。
内江电力广安杆塔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罗平表示,今年以来,公司生产销售保持良好态势,已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还有四川、重庆等地订单金额近1000万元,目前全体员工正全力生产,为完成全年5000万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积极抢抓市场机遇,以订单驱动生产,内江电力广安杆塔有限公司在冲刺“双过半”的关键节点稳步前行。
政策护航增效,工业经济迈向新台阶
工业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压舱石”与“强引擎”。实现“双过半”,是东兴区锚定全年目标的关键一步。今年以来,全区广大工业企业凝心聚力,开足马力挖潜增效,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在企业自身努力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东兴区积极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拓展市场。在政策的护航下,全区工业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1~5月,东兴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7.9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0.85亿元,同比增长36.7%,食品加工产业实现产值6.34亿元,同比增长2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排名全市第2。完成工业投资26.04亿元,同比增长133.6%,排名全市第1;完成制造业投资22.74亿元,同比增长144.5%,排名全市第1;完成技改投资5.70亿元,增速404.4%,排名全市第1。这一组组亮眼数据,彰显了东兴区工业经济的强劲发展动力。
一个个忙碌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奏响奋进乐章,工人们争分夺秒的身影,展现出企业勇毅前行的昂扬姿态;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不仅是今年上半年发展成果的生动注脚,更勾勒出东兴区工业战线从一季度“开门红”到二季度“双过半”的奋斗轨迹。随着创新动能持续释放、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政策红利的持续滋养下,东兴工业经济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笃定前行,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谱写“活力东兴”工业新篇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