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中区永安镇,金马村的名字总带着几分神秘色彩。
相传很久以前,村中大户人家每晚备下的水总会不翼而飞。一天深夜,他发现竟是浑身闪烁金光的马儿前来饮水。当追至一座古桥旁,金马化作金光消失不见。此后,人们坚信金马庇佑此地,这座桥被称为“金马桥”,村也因此得名金马村。
时光流转,这个承载着古老传说的村落,正以全新的面貌,续写农村面貌改善的新篇章,而位于金马村5组的金马桥院落,正是这场蜕变的生动缩影。
走进金马桥院落,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屋映入眼帘,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一个个生机盎然的微菜园。
这里曾有7户的土坯房、偏杂房,通过“拆旧留权”政策,其中5户的闲置宅基地被改造成了416平方米的微菜园。夏日午后,微菜园里辣椒苗枝叶舒展,饱满的玉米挺立在秸秆上,莲藕在池塘中静待成熟。
村民吉淑君正在菜园里采摘李子,她笑着说,“以前这些破房子闲置着占地方,现在改成菜园,种出的菜自家吃不完,还能卖给政府食堂,又多了一笔收入。”如今,农户们种植的玉米、藕等应季蔬菜,不仅满足自家三餐,还与政府食堂、卫生院、敬老院等建立合作,按时价供应,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增加了收入。
污水处理设施则是院落另一大亮点。依托市中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这里建起了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走进设施区域,只见管道有序铺设,处理池里的污水正缓缓流动,经过隔油沉渣、生态净化等环节,原本浑浊的生活污水变得清澈。
“以前生活污水到处流,气味大还不卫生,现在污水净化后还能浇地,真是一举多得。”村民余利后感慨道。同时,院落中的堰塘也进行了清淤,如今的堰塘水波荡漾,蓄满的水为整个院落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曾经杂乱的院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户房前屋后,杂物摆放整齐,家禽在圈舍内安静栖息。
金马村党支部书记余西能回忆:“刚开始整治时,有些村民不理解,我们就一家家上门做工作,帮着一起清理。”如今,17户农户的院坝整洁有序,7户农户实现了畜禽规范圈养,174平方米的水沟完成淌底处理和屋檐散水收集,排水通畅,蚊虫减少,居住环境大大改善。
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后,如何巩固成果、实现长效发展?金马桥院落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包保责任制”明确了村民门前“六包”责任,从院落洁净到农具码顺,从畜禽归顺到标牌挂顺,要求每家每户对房前屋后的环境自行负责。
每月,村两委和村民代表都会逐户检查卫生情况,表现优秀的家庭会得到公开表扬,而做得不到位的则会被善意提醒。每到周末“院落卫生打扫日”,村干部一声招呼,男女老少纷纷拿起扫帚、铲子,清理村道、修剪杂草,热闹的场景让整个院落充满活力。
“一元制”和“积分制”则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维护的热情。院落每户每月缴纳一元卫生费,两年共筹集768元,这些钱用于购买扫帚、垃圾桶等清扫物资,还作为积分制奖品的采购经费。
“积分制”详细列出了各项奖励标准:主动参与公共区域卫生管护积3分,帮助老人做家务积1分/次,家庭子女考上大学、成员积极入党入伍积5分……村民们通过点滴行动积攒积分,积满30分就能兑换牙膏、肥皂、毛巾等生活用品。
目前,院落已开展5次积分兑换活动,村民们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余利后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积分卡,“攒积分换东西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家都为了把院落建设得更好。”
从金马饮水的古老传说,到如今整洁宜居的美丽乡村,金马桥院落的蜕变,见证着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在内江基层的生动实践。在这里,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在金马庇佑的土地上,描绘着幸福生活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