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约束趋紧的双重背景下,内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以下简称“高新区分局”)始终秉持“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的理念,积极探索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全力保障区域发展的用地需求,走出一条资源高效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新路径。
精准规划,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规划是引领土地合理利用的龙头。
高新区分局从顶层设计入手,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2024年以来,相继完成白马、高桥、高铁北等5个片区规划新(修)编、1个镇规编制、3个村规编制,优化城市开发边界线196亩。
为确保推进“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顺利开展,高新区分局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全面开展高铁片区、城北片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细致入微地梳理各方面要素。

针对高铁北片区、高桥片区、白马片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方案,持续推进并优化完善工作,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内江高新区中心城区全区域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审批工作为目标,倒排工期、压实各环节责任,保障规划审批工作高效完成;同步开展村级规划发展,加快凤庙、卢王场、三溪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与审查审批速度,为乡村振兴等工作提供有力的规划支撑。
不仅如此,高新区分局还持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支撑体系,从政策配套、技术保障、数据更新等多个角度入手,全方位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助力区域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节约集约用地,向存量要空间向效率要发展
在当前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节约集约用地成为缓解土地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新区分局深入贯彻落实“增存挂钩”机制,通过明确责任主体、设定时间节点、建立跟踪考核机制等措施,确保各项处置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有效盘活闲置土地资源,释放土地潜能;全面落实园区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模式,在前期规划与筹备阶段,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明确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容积率等关键指标,将其纳入土地出让条件,从源头上保障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引导企业合理、集约用地,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助力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土地资源整体价值,加快盘活城市存量低效用地,高新区分局制定了详细的盘活计划,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探索多样化的盘活方式,如引入新业态、实施土地再开发、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等,让原本低效利用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重新融入城市发展“大棋局”。


2024年以来,内江高新区通过优化建设方案和“向空中要地”措施,产业用地容积率均超过1.3,部分项目更是达1.8以上。在2024年度四川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亩均论英雄”园区调查评价中,内江高新区凭借高效的土地利用效率、科学的产业布局以及良好的亩均产出效益,在全省众多国家级开发区中脱颖而出,园区排名位居第二。
强化土地要素保障,为项目落地“保驾护航”
晶导微(内江)半导体分立器件及系统级封装生产基地项目是内江高新区2024年引进的重点项目,总投资达52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20亿元,将建成内江首条芯片全产业链生产线。全面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年贡献税收5000万元以上,解决就业1000人以上。

西南醇氢设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31亿元,依托开发的甲醇加水制氢技术和催化剂优势建设新能源高端装备生产基地、智能网联解决方案示范生产基地、氢燃料研究院、智慧化节能服务平台等。项目分三期建设。建成满产后,预计年产值30亿元,年纳税1.8亿元。
作为内江高新区近年来引进的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见一斑。而用地保障是项目落地生根、顺利推进的关键基石。
为此,高新区分局主动靠前服务,组建专项服务专班,提前介入项目规划,精准开展用地预审、指标调配等工作,针对企业用地需求制定“一企一策”方案;优化审批流程,将原本串联办理的多个环节同步推进,压缩审批时限。同时,安排专人“一对一”跟踪指导,及时解决材料准备、政策咨询等问题,实现西南醇氢设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用时1个月、晶导微(内江)半导体分立器件及系统级封装生产基地项目用时2个月完成供地手续的“高新速度”,为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提供坚实保障。
2024年以来,内江高新区全年供应各类土地1180亩,其中产业用地621亩、基础设施用地323亩、经营性用地236亩,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土地资源基础。
使命在肩,步履不停。内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将以服务产业升级为核心,以保障项目建设为重点,精准配置土地资源,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坚持向存量要空间、向创新要动力,加快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新格局,用专业与担当服务园区发展,以高效与优质助力企业腾飞,在内江高新区建设征程中彰显自然资源力量。
(张倩 刘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