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威远县严陵镇龙泉村,56岁的张翠华站在漫山的杨梅林间,望着枝头沉甸甸的果实,眼神里满是欣慰。谁能想到,这片如今占地80多亩的县级示范农场——威远县翠华种植家庭农场,最初只是她用来栽种绿化树的十亩闲置土地。
偶然结缘,十年育树
2005年,一次机缘巧合,张翠华从浙江引进了几十棵杨梅树苗,本想着试种作绿化树,却意外开启了一段长达二十年的“甜蜜事业”。

“刚开始啥也不懂,就像养孩子一样摸索。”她笑着回忆,为了掌握种植技术,她买书自学、四处参加培训,从修枝、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
十年漫长等待,这些树苗终于从幼苗长成了能挂果的“摇钱树”,种植规模也从最初的十亩扩展到如今的80多亩。
匠心种植,甜蜜不易
“杨梅娇气得很!”张翠华心疼地说,每年杨梅成熟季,总有七成果实因熟透或风雨掉落,“落在地上的不仅是果子,更是心血。”

为了保证品质,她坚持生态种植:3月花期悉心看护,4月挂果期密切观察,今年受天气影响,杨梅采摘期推迟了半个月,但也让果实积累了更加浓郁的风味,待采摘期结束,便开启下半年的管护计划。
“7月是关键!”张翠华介绍,入夏后,农场会施下农家肥和水果专用肥,补充树木养分,同时人工除草,避免杂草争抢营养。这些看似平常的管护,实则是为来年丰收打下基础,“每一棵树都要精细照料,就像给孩子攒‘成长的能量’一样。”
从地头到云端,乡邻共绘甜蜜
“在这儿干活,既能照顾家里,还能增收!”帮工村民黄正荣熟练地穿梭在杨梅林间,脸上洋溢着笑容。作为农场的“老员工”,她见证了翠华种植家庭农场从青涩到繁茂的全过程。

每逢采摘季和管护期,她和其他村民每日能拿到70元工资,“张姐手把手教我们修枝、施肥,现在我都成半个‘种植能手’了!”
如今,翠华种植家庭农场的杨梅通过线上电商、线下采摘双渠道销往全国各地。张翠华热情地表示:“整个六月都是最佳采摘期,欢迎大家来尝尝我们精心培育的‘威远甜’!”

从一棵树苗到一片果园,二十年时光不仅让闲置土地变身“甜蜜王国”,更串联起乡村振兴路上农人的共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