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沱江人家⑯| 木纹里的岁月刻痕
来源:i内江 记者:内江融媒记者 罗娇 编辑:黄小梅 发布时间:2025-06-19 09:19:51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市融媒体中心”,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内江市融媒体中心联系电话:0832-5083888

【人物名片】

邓甲兵17岁拜师学习木匠手艺,三年后出师,21岁转行从事木材管理,负责木板批发销售,常年在山区奔波采购木材。2015年尝试养鱼创业失败后,2019年重回木材行业,现任内江明泰建材有限公司木材场地管理员。四十多年来,他几乎与木材形影不离,在见证行业变迁的同时,也用坚持和汗水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故事。

在内江明泰建材有限公司700多平方米的木材场地里,近10米高的木板堆旁,邓甲兵的身影显得格外瘦小。他正熟练清点木板,粗糙的手抚过木材纹理,动作轻柔如对老友。每天清晨,他总会准时出现在这里,清点木板、对接货物、安排批发,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堆积如山的木材之间。而这样与木材为伴的日子,一晃就是四十多年。

木匠学徒的艰辛起步

1985年,17岁的邓甲兵为学一门手艺谋生,拜师成为木匠学徒。第一天,师傅便让他练习拉改锯。“拉改锯是为了掌握手的平衡感,以前学这门手艺,至少要跟师傅学三年才能出师。”他回忆道。

改锯、平锯、立锯……每天重复枯燥的动作,长时间拉锯让他双手磨出血泡,夜里手臂酸痛难忍。“想过放弃,但没办法,得生活下去。”木匠改料极考验手艺,需精确测量和细致操作,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木料浪费。和木头打交道没有捷径,唯有反复实操。从学徒到打出第一件家具,邓甲兵咬牙坚持了三年,终于出师成为合格木匠。

从木匠到木材管理者的挑战

“以前条件差,在山里拉木头时轮胎坏了,得走几十公里去补胎,从白天走到黑夜。”

21岁时,邓甲兵凭借木匠经验,开始在牌楼路帮木材公司做管理,负责批发销售。上世纪90年代交通不便,木材采购需深入山区,运输条件极为艰苦。

他至今记得去阿坝州马尔康采购的经历:山路崎岖,货车拉着木材行驶时,远远看去像斜挂在陡坡上,稍有不慎就可能翻车。“怕!怎么不怕呢?但走到那儿了,只能硬着头皮上。”邓甲兵感慨,狭窄的路面,一旦遇到会车,车子都要开几公里远,拉木材的货车极易倾斜翻车。他听过不少运输事故,“车一下就翻了,根本来不及反应。”尽管心怀恐惧,但当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木材需求旺盛,他多次往返山区与城市,在恐惧中也揣着对生活的希望。

创业失败后重回老本行

除了管理木材,邓甲兵也曾尝试其他行业。2015年,他与朋友在广西防城港合伙承包了约万亩水库养鱼。然而捕捞季来临时,问题接踵而至:“水库太深,水底树桩密布,渔网一下去就被挂住,鱼根本捞不上来。”

“鱼捞不起来,急得睡不着觉。”他四处求助,去北海买高质量渔网,到重庆请技术人员,得到的却只有“没办法”的答复。最终养鱼创业失败,损失了上千万斤鱼。“农业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这次打击让他深受触动,但如同当年做学徒时一样,他没有放弃。2019年,他决定回牌楼路拾起老本行,如今在内江明泰建材有限公司管理木材。办公室左窗后便是堆积如山的木板,风吹过时,木材的味道总会飘进房间。

四十余载的坚守与坦然

“人的一生经历太多,几句话说不清楚。”回想起17岁至今的历程,邓甲兵感慨。

如今近60岁的他仍每天早出晚归,在木材堆里忙碌。从木匠学徒到木材管理者,从创业失败到重归老本行,他的人生起伏不断,却始终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木料堆积场内,工人用切割机轻松切开木料。“这行很辛苦,里面的艰辛说不完。”邓甲兵说,现在工具进步了,木材用机械切割,年轻人不用再吃他们当年的苦。路也修好了,运输不再像以前那样提心吊胆。

尽管木材市场竞争激烈,但在这片700多平方米的场地里,邓甲兵如同“定海神针”,每天联系客户、管理运输、处理文件……在切割机的轰鸣中,他站在木材场,摸了摸一块木板,又想起了当年做学徒的自己。

记者手记:

邓甲兵在四十余年的木材生涯中,沉淀出独特的沉稳。聊起年轻时在大山里采买木材的惊险,他咧嘴一笑:“那时真是拿命在拼啊。”言语间不见抱怨,只有对岁月的坦然。从手握锯刀的学徒到木材场管理者,他的人生轨迹如同经他手的木材——历经切割打磨,终寻得合适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