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是特教老师的核心专业技能之一,威远县特殊教育学校每学期坚持至少开展一次系统培训,提升教师职业素养。近日,一场以“手势语”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在该校大会议室举行。

培训伊始,负责培训的黄爱玲老师对手语的概念进行了深入讲解。手语分为手指语和手势语两种,和有声语言一样,是人类表达思想、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它包含视觉、手势、表情等多方面的信息传递方式,帮助听障人之间、普通人与听障人之间进行交流。

在讲到手势和手势语的关系时,黄爱玲形象地比喻:“手势就像单个的汉字,而手势语是由这些‘汉字’组成的完整语句和文章。”手势是较为简单、零散的肢体动作,可能只是日常生活中用于示意的简单动作,不具备固定的语法和语义;手势语是经过系统规范,具有特定的语法规则、语义表达和交流功能的语言形式。
黄爱玲详细介绍了手势语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手形、位置、动作、方向和非手控特征几大要素。她强调,同样的手形,在不同位置、配合不同运动方式和表情,可能表达出完全不同的意思,这几个要素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丰富的手势语表达。
培训中,黄爱玲着重讲解了类标记这一手语中的重要概念。类标记是手语中用于表示事物类别、属性的一种符号化手势。通过风吹动小树、小车上山坡等实例,带着老师们感受类标记的运用。
最后,黄爱玲还结合地域特色,介绍了四川省行政地名手语。
在黄爱玲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生动形象的示范下,老师们对手语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