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评论|夜经济的温度 考验城市治理的精度
来源:i内江 记者:内江融媒记者 陈兰希 编辑:黄梅 发布时间:2025-06-10 14:37:02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市融媒体中心”,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内江市融媒体中心联系电话:0832-5083888

夜幕下的内江城南新区夜间图景,十分生动:新能源车后备箱市集的惊喜、小龙虾大排档餐饮的烟火气、骑行绿道的松弛感……不同场景却共同构成别样的夜经济生态,而这呈现的不仅是消费形态的迭代,更是城市发展理念的升级。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种夜间经济形态恰好对应着不同的民生需求层次:后备箱市集满足的是年轻人创业就业的生存需求,特色餐饮解决的是市民社交娱乐的生活需求,骑行绿道则回应了现代人对健康品质的发展需求。这种多元共生的发展格局,正是“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

如何长期保持这种良性发展态势?笔者认为还需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其一,对新兴业态要建立“观察期”制度,如后备箱市集就需要在规范经营和鼓励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其二,对传统业态要推动转型升级,比如引导小龙虾餐饮向品牌化、品质化发展;其三,对公共空间要完善配套服务,石羊大道可考虑增设补给站、休憩区等便民设施。

更深层来看,夜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多元共治机制。政府部门要当好“守夜人”,重点做好规划引导和公共服务;行业协会要成为“连接器”,制定行业标准、协调各方利益;市场主体则要当好“创新者”,在守法经营基础上探索差异化发展。

城市治理既要有宏观视野,更要具微观体察。当一座城市能够容得下创业者的后备箱、留得住食客的烟火气、装得下骑行者的健康梦,这样的城市才真正称得上宜居宜业。这样的夜经济,才能既照亮城市的夜空,也温暖百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