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9日,由中国侨联指导,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四川省侨联主办,内江市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感知四川”2025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活动走进内江市。
采访团的第一站来到资中文庙。加拿大、新西兰、瑞典等地的海外华文媒体记者、涉侨中央媒体记者、省级主流媒体记者一行17人,实地探访内江悠久的人文历史。

“资中古名资州,曾是内江地区首府,历代文脉昌盛,宋代到清末期间,四川仅有的三位状元,有两名出自资中,而且都出生在状元街上。”在解说员顾静的带领下,采访团穿过状元街,一栋栋川南民居式建筑分列在道路两旁,木柱架、吊脚楼、铺门板、花格窗、滴水瓦……两边100余间店铺整齐划一、连接依存。
古城资中,人杰地灵,因走出过南宋状元赵逵和清末状元骆成骧而远近闻名,资中文庙就坐落于资中状元街。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的资中文庙,是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跃龙门的鱼却不是鲤鱼而是鲶鱼,太有意思啦!”站在七孔照壁前,新西兰佳讯传媒总经理张书豪近距离观看照壁上的图案后发出感叹。他表示,要将此次内江之行的所见所闻整理成文稿和图像,准备通过各媒体平台向新西兰华人介绍内江。
让采访团驻足良久的,是资中文庙的“一奇”。

顾静介绍,在全国文庙大成殿中,孔子的塑像大多是坐着的,只有资中文庙的孔子雕像是站着的。按民间的说法,孔子曾“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而苌弘是资中人。作为“尊师重教”倡导者孔子,到了老师的故乡,便只好侍而以立也。“眼前的孔子站像,像高3.85米,底座1.2米,石像净重7吨。”
据介绍,资中文庙历经多次重建、修复与迁移,主要建筑有万仞宫墙、月池、华表、照壁、礼门、灵星门、乡贤祠、名宦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钟楼、鼓楼以及明成化碑、清康熙碑等,总体布局呈复四合院式布局,坐北朝南。

2009年,资中县编制了《资中文·武庙保护规划》;2019年9月—2020年4月,资中文庙和武庙开展了复原展陈工程,文庙陈展恢复祭祀孔子及其弟子(四配、十二哲、七十二贤人)站像,刻制了孔子圣迹图104幅、资中名人墙等。
如今,每年资中文庙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孔大典等文化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学习,感受儒家文化。在历史悠久的资中古城中,文庙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儒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惊喜,震撼!”不少媒体记者沉浸式探访资中文庙后认为,有文化底蕴的城市,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更可持续。
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海外华文媒体的一员,将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系列报道,向海外讲述内江故事,展现内江形象,同时更有效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助力内江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