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资中县银山镇的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内,漫山遍野的晚熟血橙树呈现出“花果同树”的独特春景,一朵朵洁白的血橙花与橘黄带红的晚熟血橙果实相互映衬,散发着浓郁的花香与果香,吸引众多游客和收购商前来。
这种打破传统农业季节界限的种植模式,正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采收现场:晚熟血橙抢“鲜”上市
清晨,银山镇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内的柑橘种植基地里,连片的晚熟血橙树上同时挂着成熟的果实和绽放的花朵,数十名工人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
种植大户钟良随手剥开一个刚摘下的血橙,橙黄的果肉晶莹剔透,“我们的果子现在水分多、甜度高,而且因为错峰上市,地头价每斤比早熟品种高1块多,今年产值有望突破90万元。”
钟良农场种植了160多亩的血橙,其中晚熟血橙种植有130多亩,今年的产量在50万斤左右。
市面上多数柑橘类水果在每年年底迎来收获季,而晚熟血橙的生长节奏却别具一格,于4月中旬至5月中旬成熟上市,填补了该时期柑橙类鲜果上市的空白,错季优势十分明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正在装车的收购商黄老板告诉记者,自己从乐山过来的,第一次来资中收购血橙,资中的血橙品质好、口感好,很受欢迎。“我今天准备收1.5万斤,到乐山、峨眉山一带销售。”
技术指导:“花果同树”背后的创新密码
“花果同树”这一独特的春日景观,是晚熟血橙挂果特点造就的奇妙景象。晚熟血橙树在上一季果实尚未采摘之际,便迎来了下一季的花期,而这是技术调控的成果。
据悉,晚熟血橙是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和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精心选育出的一种血橙品种。借助留树保鲜技术,晚熟血橙不仅保留了血橙新系果实肉质细嫩、风味香浓、果实呈椭圆形、果皮光滑、果肉深橙红色且汁多味甜等诸多优点,更成就了“花果同树”的奇观。
为了进一步提升晚熟血橙的种植品质,保障果农收益,银山镇在资中县带领下积极行动,成立了“血橙四包一技术服务队”。这支服务队每月都会深入经营业主的果园,为果农们现场指导种植技术,为晚熟血橙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专业力量。
绿色发展:生态与经济双赢
丰收背后是绿色种植理念的支撑。
记者从银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了解到,在种植技术革新上,园区推广“深草栽培、以草抑草”技术,在果树行间种植三叶草。这些三叶草不仅能有效抑制其他杂草生长,减少养分无端消耗,还能在生长过程中逐渐腐烂,化作天然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施肥环节同样践行绿色理念,园区积极推广绿色种养循环模式,将粪肥合理浇施,同时大力施用血橙专用有机肥,既能充分满足血橙生长所需养分,又避免了过度使用化肥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病虫害防治方面,绿色防控技术贯穿始终。果园内,黄板、杀虫灯星罗棋布,生物药剂合理运用成为了诱杀害虫的有力武器。通过这些绿色防控手段,严格控制禁限用农药的使用,极大地保障了血橙的品质安全。此外,沼液通过管道被精准输送到果园,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了高效且环保的循环农业模式。
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科技赋能,全力推动血橙产业蓬勃发展。
资中县银山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彭琬荔介绍:“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内,有很多示范农场与农科院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借助科研力量,不断优化种植技术,使得血橙品质显著提升,果肉愈发饱满多汁,香味也更加浓郁醇厚。”
目前,银山镇血橙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8000吨,创造产值3000万元。资中血橙产业更是成绩斐然,年产量40万吨,在全国占比60%,在全省占比80%,远销俄罗斯等7个国家和地区,全产业链产值高达77亿元。其中,资中晚熟血橙种植面积4万亩,产量10万吨。
血橙产业的蓬勃发展,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这让村民甘淑辉满心欢喜。她难掩兴奋之情,笑着向记者说道:“在园区里打工,离家特别近,一年下来能挣一两万块钱,还能轻轻松松照顾家里,这样的生活真的很满足!”
谈及未来规划,彭琬荔表示,将紧紧围绕资中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实施血橙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思路,持续推进银山血橙的提档升级工作,助力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
记者手记:
当科技让一棵树同时承载收获与希望,乡村振兴的故事也愈发鲜活。
在采访过程中,种植户钟良的眼里始终有光,他给记者展示手机里存着不同品种的管护日历,笑着说:“现在种地要懂技术、看市场。”这种新农人的自信,正是农业科技落地最生动的注脚。当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相遇,不仅催生了“花果同树”的奇观,更铺就了一条错峰增值的富民路。记者被钟良那句话深深触动;“好日子就像这晚熟柑橘,要耐心等待,更要科学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