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市中区全安镇的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市中区绿秀园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陆生正带领村民们,紧锣密鼓地开展高粱育苗工作,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播撒下春日的种子。

走进育苗现场,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画面映入眼帘。10余名村民分工明确,配合得十分默契。他们先将高粱种子小心翼翼地均匀播撒在整理得平平整整的土地上,随后挥动锄头,熟练地覆盖上一层薄土。紧接着,大家提着水桶,仔细浇水,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吸收到充足的水分。最后,再细心地覆盖上农膜,为幼苗的茁壮成长营造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环境。

“我们这次糯高粱育苗利用的是玉米苗之间的空隙土地。播种后,大约20天就能移栽。别看这些种子个头不大,育出的苗却能满足30多亩土地的移栽需求。”陆生介绍,这种巧妙的育苗方式,既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确保了高粱苗的质量。
据了解,后续移栽高粱苗的土地,是市中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造的撂荒地。经过一系列整治,如今土地变得平整开阔,道路也通畅无阻。政府将这些整治后的土地交给陆生代耕代种、统一管理,让曾经闲置的土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目前,该农场在全安镇共承包了800多亩土地,主要种植玉米、油菜、小葱等粮经作物。在大规模种植过程中,现代化农机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陆生经营的农机专合社拥有数辆旋耕机、收割机、除草机等现代化农机设备。这些农机不仅大幅提升了自家土地的耕种效率,还为周边村民提供农机服务,极大地节省了村民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带来了诸多便利。
除了做好当前的种植工作,陆生还有着更为长远的产业规划。“高粱丰收后,我打算用自己的加工设备酿造高粱酒,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此外,我还计划开设一家绿色农产品超市,将我们自己种植、加工的农产品推向市场,让更多人品尝到我们的绿色、健康食品。”陆生说。

近年来,市中区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地整治工作,不仅显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还吸引了许多像陆生这样的种粮大户积极投身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机与优质耕地相结合,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为市中区的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筑牢了坚实根基。
据悉,2025年,市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总规模达3.7万亩,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3.1万亩、改造提升0.6万亩,项目覆盖全安镇、凌家镇、龙门镇、史家镇及乐贤街道等5个镇(街道),共计40个行政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