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沃野,资中县太平镇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18亩标准化育秧基地里,工人们运用“软盘育秧+机械化播种”技术培育30000盘秧苗,通过科技创新为粮食安全筑牢根基。

育秧基地里,在工人和机械设备的紧密配合下,一盘盘秧苗整齐排列。软盘育秧采用“定量播种+基质配方+水稻伴友”技术体系,与传统旱育秧模式相比,秧苗均匀度提升40%,秧龄缩短20天,机插成活率稳定在95%以上。

软盘育的秧苗,移栽后能快速适应大田环境,实现田间科学密植,提高一季稻单产;统一进行中稻收割与管理,还能提高再生稻单产,实现每亩再生稻增产50公斤以上。
科技创新能带来产量大幅提升。据了解,太平镇选育的“深两优粤禾丝苗”“泰优粤禾丝苗”两个耐密植品种,经过3年试验,证明其综合抗性强、丰产性好。种植大户邱长贵告诉记者,去年试种8亩软盘育秧水稻,中稻和再生稻均增收。通过统一中稻管理,再生稻增产的“双季效应”,让更多农户看到科技种田的效益。
目前,该镇7个村集体计划建立500余亩示范田,采取“五统一”服务模式——从软盘秧苗供应到机耕、机插、飞防、机收全程社会化服务,带动1200亩连片种植区。在示范区内,村集体公司提供降低成本的优惠服务,并通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增强散户信心。全镇形成“集体示范+大户带动+散户参与”的推广格局,预计今年再生稻种植面积突破4000亩。
当前,田间管理进入关键阶段。太平镇将重点做好秧苗田间管理和机械化移栽准备,抓好分蘖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按照发展规划,该镇将持续扩大再生稻种植规模,力争2026年实现5000亩种植目标,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