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隆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未来五年是全市推进隆昌市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隆昌市将围绕建设产业隆昌、靓丽隆昌、幸福隆昌的目标,全力推进产业提级工程、城市提能工程和民生提质工程。其中,“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对一批老旧小区进行更新改造,分片改造城市管网,统筹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公园绿地,全力推进城市提能工程,打造‘靓丽隆昌’”这一举措备受瞩目。
当前,“城市更新”这一热频词已成为隆昌市推进城市提能工程的关键着力点。
近日,记者深入隆昌市,穿梭于大街小巷、居民小区,探寻城市更新背后的故事,感受市民生活的细微变化。
破解“城市血管”梗阻

眼下,隆昌市大西街管道改造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只见灰色围栏将大西街部分路段分隔开来。围栏外,人来人往、车辆穿梭;围栏内,大型旋挖机正忙碌作业,钻头深入地底,发出“砰砰砰”声。片刻间,地面上便钻出了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的洞眼,届时将插入钢板桩,为后续的基坑挖凿工作做准备。头戴安全帽、身着衬衫的喻忠学,正叮嘱现场施工人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与大西街管道改造同步推进的还有石油路、金华路、文兴街、康复中路、康复路和大北街等城区6条主干道。此次改造将新建雨水管网主干线7400米、改造检查井185座、雨水口280座。与此同时,龙锦小区、疾控中心、金庭怡都小区、锦林小区等27个老旧小区的雨污管网改造工程也全面启动,将新建雨水支线管道9700米。
据悉,此前,隆昌旧城区采用合流制管网,致使雨污混流。雨天时,大量雨水涌入污水管道,加重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同时,污水也易通过雨水管道溢流至河道等水体,造成环境污染。
隆昌市城市更新办公室负责人陈敬祝表示:“雨污管网改造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雨污混流问题,提高污水收集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居民生活品质,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改造雨污管网也是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市品质与承载能力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雨污管网改造并非易事,钢板桩安装涉及引孔和基坑支护,是管网改造的难点之一。引孔需满足大小均匀、孔位深度精准的施工要求。“旋挖机钻孔时可能遭遇硬度较大的岩石,导致无法继续作业或引孔不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及时更换钻头、放慢钻孔速度,确保引孔达标,为工人挖凿基坑提供安全保障。”喻忠学介绍道。
雨污管道铺设前,必须探明地下埋藏的自来水、燃气、通信管道,在缺乏图纸和坐标的情况下,只能依靠人工逐米探管。除了攻克技术难题,施工过程中还尽量减少了对市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喻忠学表示:“我们采取分段分时错峰施工作业,将大西街分成两段先后施工。施工时间充分考虑市民上班、上学、休息时间,每天早上8点30分至晚上6点施工,中午12点至2点停工,让市民有安静的午休时间。同时,避开中考、高考时段施工。”
肖盈在大西街经营着一家饮品店。她表示,下雨时,路边下水道会散发阵阵臭味。雨污管道改造后,雨水和污水将通过不同管道排放,不再混流,这将消除下水道的异味,改善生活环境和城市环境。虽然目前的打围施工对门店生意有一定影响,但这只是暂时的。雨污管道改造是一项惠民政策,她将全力支持。
正在蝶变的居民新村

走进居民新村,施工人员正忙着凿地挖道,清理路旁枯死树木,为后续管道铺设清除障碍。与此同时,居民肖富全家的厨房和厕所违建被彻底拆除。肖富全说:“政府要求拆除,我定当支持配合。”他原本有一套20多平方米的住房,因房屋空间有限,便在住房外搭建了20平方米厕所和厨房。
大南街社区党委书记张晗介绍说:“今年3月,政府启动居民新村改造工程,其中一项就是拆除违章建筑。”截至目前,像肖富全搭建的这类违建,已陆续拆除了14处。
居民新村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小区存在雨污管网合流、车辆乱停乱放、地面和楼顶多处违章建筑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和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让这里的521户、959位居民深受困扰。
陈敬祝告诉记者,今年,隆昌市成功争取到中央预算资金、地方专项债务资金以及中央和四川省补助资金,全市27个老旧小区将得以全面改造,为居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居民新村作为隆昌市今年老旧小区改造示范点之一,将投入680余万元对楼道墙面、路面、屋面以及电线、网线、管网等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提升小区整体环境、功能与品质。
居民新村小区改造项目管道施工管理人员陈才胜介绍,根据施工方案,将对小区1000米的污水管进行清淤处理,改造雨水管道1500米,并对90个检查井进行改造。
“小区路面不足3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随意停放,小区显得非常凌乱。此次改造将新增42个机动车停车位、126个非机动车车位,并配套安装19处充电桩,对小区路面进行规范整治。”张晗说道。
在小区改造过程中,金鹅街道和大南街社区充分考虑居民的安全与正常生活,安排街道和社区干部轮流值班,负责收集居民意见、耐心解答疑问、维护现场秩序、保障进出安全等工作。

此外,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环保与人性化措施,如用防尘网遮盖泥土减少扬尘,及时清运建筑垃圾保持路面整洁,中午12点至下午2点30分暂停施工,周末及节假日延后半小时开工等。
“这便是小区改造后的崭新面貌。”张晗翻开小区规划图册,展示着未来的模样。原本灰色单调的楼墙,摇身一变成美观整洁的景观墙与文化墙;公共区域经过拆旧建新,打造出供居民休闲畅谈的场所;楼栋之间新安装的晾衣架,将彻底解决以往随意拉线晾衣问题;规范有序的停车位,让小区通道变得宽敞明亮……
钻机声渐息,违建一一被拆除。居民在崭新的晾衣架前抖开被子,商铺店主擦亮临街的玻璃……
更新仍在继续,改变悄然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