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事 社会 发布 综合 百业 专题 | 热视 镜头 直播 | 市中区 东兴区 隆昌市 资中县 威远县 经开区 高新区 | VRH5读图 | 读报
理响甜城·见解感悟|基层理论宣讲要着力解决“四个问题”
来源:i内江 记者:威远县委党校 张光忠 编辑:唐中明 发布时间:2025-04-01 17:56:52
版权
声明
此稿件为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内江新闻网”,否则将依法追责,特此声明!联系电话:0832-5083888

理论宣讲是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重要渠道,基层党校要把理论宣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持续创新宣讲模式,系统解决“讲什么”“谁来讲”“给谁讲”“怎么讲”等问题,切实提高理论宣讲实效。

提高站位,解决“讲什么”的问题。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关键在于听得懂、接地气、能落实。要善于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着力增强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突出理论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整合优势力量、打造精品党课。二是深挖本地资源。立足本地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红色资源等,精心打造地方特色课程和现场教学点,讲述身边人身边事,让理论党课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三是对接群众需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理论宣讲工作的规律特点,以“需求侧”调整“供给侧”。深入研究群众需求,坚持做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基层理论宣讲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积极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课程,让群众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建强队伍,解决“谁来讲”的问题。做好理论宣讲工作,必须有一支能力素质过硬的宣讲队伍。要坚持专兼结合、梯次培养的思路,积极整合资源,持续打造涵盖“党校教师+本土人才+镇村干部”的宣讲力量。一是做优“核心层”。充分发挥党校系统优势,分类别组建宣讲团队,发挥各自优势,凝聚宣讲合力,建强理论宣讲核心队伍。二是做大“外围层”。充分发挥本土专家学者作用,遴选一批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熟悉社情民情、宣讲经验丰富的本土人才,组建讲师团,补充专业师资库。三是做强“基础层”。注重把优秀镇村干部等请上“讲台”,让这些为民办事的“勤务员”变成政策宣讲的“小喇叭”,引领老百姓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明确对象,解决“给谁讲”的问题。要关注青年学生、基层群众、特殊群体等不同对象的差异性,善于依托各类基层阵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讲,解决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难题。一是关心学生群体,把“课堂”搬进中小学校。围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站在中小学生的角度、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去宣讲。二是关注普通群众,把“课堂”搬进村(社区)院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社区院落、田间地头等群众生产生活空间,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创业谋划等项目,将“固定课堂”变为“流动课堂”,把政策解读与身边变化结合在一起,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党的好政策。三是关注特殊群体,把“课堂”搬进百姓家中。深入了解独居老人、困境儿童、留守妇女等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和政策需求,及时送去暖心微课、政策微课,倾力帮助他们纾困解难。

创新形式,解决“怎么讲”的问题。好的宣讲方式才能实现好的宣讲目标。要立足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基层实际的新载体、新方式,切实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一是突出艺术呈现。充分利用情景再现、诗词朗诵、文艺表演等形式开展理论宣讲,以“沉浸式”体验,变“讲理论”为“讲故事”,不断提高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用好媒体平台。依托全媒体矩阵,运用线上线下平台,以通俗化、形象化、故事化等方式,扩大优质内容供给,创新内容呈现方式。三是打造有声课本。结合基层实际,编印图文并茂的微教材,为党员干部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工具。